还是说,去统计治疗量?控制时间?
说实话,真的很难量化。
插眼排眼这个数据,一流战队,几乎每个位置都会对视野积极布控。
大家都在布控视野,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又如何判断。
哪个视野重要,哪个视野关键呢?
参团率,打比赛不同于排位。
辅助在对线期后,往往都要进入到抱团的阶段。
根本不会出现。
排位里,有些辅助,玩着玩着,自己去带线的情况。
这样一来,论参团率,辅助就没低过。
一个几乎不会波动的数据,又怎么拿来评价选手表现的好坏呢。
助攻,治疗量,控制时间。
这些数据也是一样。
总不能为了追求治疗量,把把拿奶妈辅助吧。
也不能为了追求助攻数,去拿好蹭助攻的辅助吧。
更不能为了追求控制时间,辅助没事就去用控制技能,刷控制时长吧。
这要真成为评选标准了。
我有理由相信。
LPL的保KDA风气,又会变成另一种怪相。
刷奶量风潮?打控制时长风潮?或者蹭助攻风潮?
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也正是因此。
在LCK,很早就不参考数据来评选MVP了。
他们是由比赛OB、华夏、棒子、腐国三路解说以及媒体投票,多方综合评定而出的。
从多角度,多方面,各个观赛群体的立场。
立体式地对一场比赛中,各个选手的表现进行评价。
虽然也难以摆脱人为评价的主观影响。
但通过数量,很好地冲淡了这一人为因素的主观干扰。
还能完美避免。
纯数据评价,过于机械,呆板,数据化的问题。
只可惜。
LPL直到2022年才开始引入这一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