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庶女亦安 风月白衣人 > 第 126 章 拟谥(第1页)

第 126 章 拟谥(第1页)

说是议事,其实就是圣人和内阁几位大臣开小会。

安王毕竟没得不太光彩,他的身后事不太适合放在朝上讨论。

所以圣人特意在太极宫偏殿召集内阁诸臣,再添上太常寺卿,宗人府的官员,林林总总不超过两掌之数。

白阁老和宋阁老对视一眼,白阁老上前奏对。

“诸臣为安王拟谥,恭请陛下御览。”说着,白阁老拿出一份条陈来。白阁老说的是御览,而不是请圣人选一个。这就表明,若是圣人愿意,完全可以亲自为安王点个谥号。

本朝谥法,亲王用一字谥,郡王则为两字,国公之下不与谥号。

内监接过首辅手中的条子,送到御前。

圣人打开一看,呵,还真是各有论调。

条陈上有这几个字。

惠、灵、怀、僖。

前面三个各有说法,唯独僖字,是实打实地对安王不客气了。

安王本人其实并无扰民之举,然而他对国朝典章的视若无物,是群臣最为反感之处。况且安王本人没有后嗣,便是从旁支选一个继承安王爵位,新安王和旧安王之前血缘太远,也不会为前任的谥号和朝臣为难。

毕竟谁无一死?等到自己百年之后,若是得个恶谥,那可是流传千古的事。后人读史,只瞧见个幽、荒、炀、厉、僖。

这可却让后人如何去想?可谓永生永世都翻不了身。

四个谥号里,灵和僖是刑部吕尚书与太常寺卿等人拟议的。而惠字则是三位阁老开小会时,商议出来的。

陆太傅本就不欲掺和进这些杂事里,他现在重掌詹事府,光是补齐东宫僚属,就得圣人、太子处两头跑。

但无奈陆太傅本人为士林所倾,圣人对他又格外倚重,太子还有意让陆太傅为自己讲学,甘愿在这个年纪重新做一回学生。只是东宫事未毕,太子妃又多病,一时没腾出手来。

所以陆太傅虽然身子在这里,但却准备不发一言。

四个不同的谥号最精简的结果,这也代表着对安王本人的不同定论。如果圣人有别的心思,朝臣也能省许多事。

而且重点根本不在于安王的谥号,而是在这之后,安王这一亲王爵位的去留问题。

虽然说的是高皇后所出永世不降,但国朝两百年,有谋反被除爵的,也有无子而国除的。最后传承下来的,也就这三位了。

其中安王一脉还有可能面临除爵的境地,毕竟安王直系早就凋零了。就连过世没几个月的安王祖上,也是旁支入继的。

所以现在安王一系是除爵还是继续传承下去,全看圣人是怎么想的。

对旁人而言,安王一系如何,和他们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可对白阁老而言不同,永襄世子是如今安王一系仅存的血脉,如果安王爵位还要传承下去,永襄世子便是有力的提名人选。

毕竟从血缘上看,永襄世子是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人选。可这其中还有圣人在

,鹿死谁手,尚无定论。如果圣人就此收回安王爵位,安王一系便到头了。圣人派锦衣卫封存安王府库,便未尝没有这个意思。

毕竟端王和懂定王再怎么在内务府和理藩院敛财,也要担心聚敛太过,会不会被御史弹劾。到时候积攒的家底被罚没不说,还要担个罪名在身上,实在是划不来。端、定两府加起来,都不一定能比得过安王府。圣人纵是不差这点银钱,可凭什么白白送给旁人呢。永襄世子纵然是安王一脉,可和圣人的关系实在是远了。

但其中最令人注目的,便是如果永襄世子真的继承安王爵位,那他未来的妻子,也就是白阁老的孙女,便是亲王妃了。

群臣又想起圣人明发上谕,要礼部和太常寺按着亲王妃的制式为亦安行大婚典礼,便在背后嘀咕,这位的命数,未免有些好过头了吧?

这时候永襄世子本人倒被所有人忽略了,大部分人看到的是,亦安有机会成为名正言顺的亲王妃,便是在宗室里,也不必十分看别人脸色了。

亲王妃天然高位不说,安王府又十分豪富,说是个金窝窝都不为过。前安王在圣人一朝从未担任过任何差事,没有贴补自家的能力,全靠吃历代安王留下来的俸禄,还有自家一年五万两的俸禄银子。就这还能拿出二十万金讨好圣人,为自己开脱。

即便这样,锦衣卫去封存安王府库时,也不由红了眼。这要是把安王府抄了,得发多大一笔抄家财?

领头办事的正是周璋和薛璘父子,有这三位在,底下的锦衣卫便是想从中克扣,也没有那个担子。

这时候官场那一套就行不通了,周璋是个认死理儿的,且只听圣人调遣。薛璘又是圣人一手提拔。当年薛璘一家逃难到京城,要不是圣人钦点,哪里有如今的体面?

崇元二十八年的湖广贪墨案,麒麟卫指挥使薛璘,便是逃到邻省,这才得以活命的幸存者之一。后被桂阳知府连夜护送到京城,这才保住性命。

而和他一同办差的周璋,却因为当年的案子全家被斩,只留了他一个活口下来。

薛璘全家因湖广总督贪墨而死,周璋全家亦因贪墨案而死。两家本不该绝,却因湖广总督而亡,险些满门死绝。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唏嘘?

旧事不提,至少周璋和薛璘搭班子办差,效率是极高的。又因为不是抄家,所以连册子都不用写,只要把库房封了,差事就办完了。

造册与不造册都有风险,但因为办事的人是周璋和薛璘这二位,倒没出什么疏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