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莲花禅院在哪里 > 第3章 四顾门往事说明宏观篇(第1页)

第3章 四顾门往事说明宏观篇(第1页)

(正文更新在十二点)

上一篇是微观角度,主要是分析肖和李的友情线在各自视角是什么样子,心理活动又是如何。

这一篇是宏观角度,来说说出现这种偏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到底什么是‘侠’

肖紫衿和李相夷对‘侠’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所以并不是‘夷非黑即白,而肖有灰度’。事实上,夷是抓到了本质,所以凭着直觉坚决不退,肖则是想要追求皮毛的道德优越感,而非道德。

两个人初相遇时都年少,对侠义的理解来源于话本——纵马江湖、快意恩仇、惩奸锄恶就是大侠。

肖紫衿一直都在追求这种‘道德优越感’,一方面不想沾俗务,另一方面只想做那种是非分明、立竿见影、即时就能得到被救助者感恩戴德的事。

但是李相夷对‘侠’的理解经历了两次跃升。

‘侠’的第一个阶段是‘除暴安良’,四顾门刚开始清剿山贼水匪,肃清欺行霸市,制定武林规矩,废止私刑、滥杀,都在此列。

这是农民、商人、世家、皇帝都乐于见到的,所以这个时期他是全民偶像。

‘侠’的第二个阶段是‘除恶务尽’。他发现山贼水匪大多是普通百姓活不下去才落草为寇,所以往上追溯——因为贵族兼并土地、哄抬盐价、囤货居奇、人为加重天灾才导致底层互相倾轧,所以他开始把矛头指向世家。

这时候他是主动利用百川院查案的权力往外牵连,比如说梁家那个案子是拐卖少女,百川院可以端掉人贩子团伙就结案,他非要追到买女孩去贿赂官员的梁子恒头上,理由是从前被拐卖的那些也要救回来——所以肖紫衿说,阻力太大,没有必要。

这时候世家已经开始与他为敌了,但他至少还有皇帝的支持,因为他做的事对维持统治是有益处的,相当于帮皇帝在清理结党和土地兼并。

‘侠’的终极阶段是‘反抗暴政’,与儒家‘为民请命’一起并列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以武犯禁’的本质就是干扰统治,为什么最后却是一种被广为歌颂的,甚至是民族精神的东西?

就是因为统治并不一定是以人为本的。

统治者很容易因为眼前的难题走上违背道德的歧路——打个比方,商鞅变法为了秦国富强,其中有一条是‘设官妓’,短期来看不过是将民间本就存在的现象由官府来运营,但是它相当于告诉民众嫖妓是合法的,进而扩大了女性的悲惨处境。放到今天,如果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生育意愿下降,就去开放代孕,甚至去打着‘自由’的旗号,但本质就是公开把人异化成商品,是绝对的历史倒退。

统治者永远有无数的‘大局’,因为长期脱离群众后很容易落入各种各样的陷阱。而这种背离人类整体发展的统治手段,反而变成了‘大势’。

这时候就需要最朴素的正义感——人就是人,用各种手段把人物化然后允许买卖就是不行,困难要用别的方式解决。

金鸳盟的合约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向世家征税的阻力大,就把手伸向底层,还想要借四顾门的‘大义’名头去美化剥削,所以李相夷说‘我不能退,我退一步就会有千万人无路可退’。

被他保护的人是不知情的,也不会感恩,但他得罪了上至皇帝下至游侠的所有人——没人能理解正道魁首为什么要跟魔教结盟,别人会说他是怕了。

肖紫衿已经比别人境界高了,至少他相信李相夷不是怕,更不是计算利弊,但他不能理解这种行为——你是觉得你比皇帝还能耐?

李相夷是唯一真正的大侠,他的侠甚至超越了男频武侠中的抵御外辱,形成了对统治阶级的限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