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抗清名将 > 第282章 请三省为世镇之地(第1页)

第282章 请三省为世镇之地(第1页)

广东尚之信弑父夺位之时,西北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一切源于吴三桂称帝。

吴军兵临长江、吴三桂于武昌称帝消息传至西北各地后,无疑给西北胶着的局势注入一针强心剂,不仅令吴军士气大振,也让大量原本还想继续观望的官员果断选择起兵响应。

相继有清朝委任的固原道陈彭、定边副将朱龙、巩昌游击袁承梁起兵叛乱,公然宣称拥护昭武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又有副将潘瑀策动阶州、文县、洮州、岷州叛变,守备鲁文耀于临洮发动叛乱。

响应的官员中不乏吴三桂旧部,如副将朱龙此前一直在云南任职,四年前才被清廷调到甘肃。

但多数与吴三桂没有关系,这些人之所以起兵响应反清,一是受吴三桂兵临长江、称帝消息刺激;

二是吴周集团首席谋士方光琛的功劳;

三是西安方面将西北清军主力调到秦州,给了这些官员在后方起兵的机会。

虽未能成功劝说王辅臣起兵响应,方光琛同吴三桂次子吴应麟却没有就此离开西北,二人留在平凉继续做王辅臣及其部下工作之余,更是不断派人潜入甘肃各地策反,以配合王屏藩发起的秦州战役。

方光琛同吴应麟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活动,王辅臣如何可能不知道?

但他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始终没有“约束”方光琛行为,更没有将二人献给清廷邀功。

对于那些受到方光琛蛊惑要自己起兵反清的部下,王辅臣也是极力安抚,以时机未到推脱。

这也是方光琛决定暂不回去的原因。

他认为王辅臣之所以不肯起兵,除了想看看局势发展外不过是待价而沽。

只要形势有利于吴军,且吴军开出的筹码足够,王辅臣终将起兵叛清。

为此,方光琛密请吴三桂册封王辅臣为安西王,再授其扬威大将军,对王的部下也给予破格晋封。

不知为何,吴三桂一直没有同意方光琛所请。

倒不是夏国相从中作梗,而是吴三桂认为眼下他已夺取武昌,大军随时可渡江,因此西北战事从一开始的两拳并进直取燕京变成了只需牵制西北清军主力即可。

如此,王辅臣的重要性自然下降。

而且无论是地盘还是兵力,以及资格,王辅臣相较耿继茂、郑经、孙延龄、张长庚都有所不如。

平凉兵虽精却不过八千,地再重也不过偏处西北一隅,眼下西北于整体战略地位又削弱许多,自然没有必要给王辅臣开出王爵筹码。

何况,大周皇朝新立,勋贵功爵理当珍贵,若滥发王爵,不仅易使大周爵位“贬值”,将来也会形成新藩镇林立、尾大不掉局面。

作为最高统帅,吴三桂的考虑自有一定道理。

内心深处,对于王辅臣没能第一个站出来响应自己,吴三桂其实也是有怨恨的。

因此适当给予“敲打”也很必要。

没有足够的筹码,方光琛自是没法说动王辅臣,但对其部下将领的策反却是效果明显。

平凉清军千总以上军官至少有半数愿意起兵反清。

甚至王辅臣督标的主要将领们也大多愿意尊奉吴三桂这个昭武皇帝,而不是燕京的那个鞑酋康熙小皇帝。

如果不是王辅臣御下甚宽,将领们感其恩情仁义,只怕早就有人铤而走险逼迫提督大人造反了。

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

平凉方面始终没有大的进展,甘肃那边在方光琛不遗余力策反以及吴三桂称帝消息刺激下,各路叛乱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如果说陈彭、朱龙等人的叛乱尚无法动摇甘肃局势,那省会兰州的兵变则让清廷在甘肃的统治摇摇欲坠。

发起这场兵变的是兰州绿营的游击董正己。

此人早被方光琛策反暗中降吴,但因力量薄弱不敢轻举妄动。

为让董正己成功促成兰州反正,方光琛将吴三桂交给他的二十万两银票,以及一枚甘肃总管大印交予董正己。

得了巨款又得了高官的董正己倍受鼓舞,秘密联络守备吴承印、马洪等人,将吴军策反一事全盘道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