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兵乱也让马嵬驿这样一个普通的驿站,从此被载入史册,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记忆中不曾磨灭。李隆基也从此大权旁落。
第二天,李隆基将从马嵬驿出发,随行的朝臣只剩了韦见素一个人,李隆基任命韦见素的儿子韦谔为御史中丞,担任置顿使,让他先行安排沿途的食宿。
但这个时候又出了幺蛾子,参与叛乱的将士都说:“杨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
有人建议去河州、陇州,有人建议去灵武,有人建议去太原,有人建议回长安。
李隆基决意入蜀,但又担心与众人之意相违,不肯明言。韦谔此时也还没动身。
他建议道:“回长安,应当有防御敌人的准备,现在兵力这么少,不能回长安。不如先到扶风郡,再从长计议。”
扶风在入蜀途中,李隆基很是满意,众人也都觉得是个万全之策,于是继续西进。
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队伍正要出发,忽然出现无数百姓,他们跪在路旁,请李隆基留步。
“宫阙是陛下居住的地方,陵寝是陛下的祖墓。现在舍弃这些,您想到哪里去呢?”
在队伍后方的李亨此时看向了李泌,李泌向他轻轻点了点头。
李亨见状瞬间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的紧张心情也放松了下来。
李隆基看着眼前拦路的百姓按辔不动,停了很长时间。
这时这些拦路的百姓又说话了,“至尊既不肯留,我们愿意率子弟从太子殿下东向破贼,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至尊皆入蜀,天下百姓将群龙无首。”
不一会儿,李隆基仍然没有答复,这时百姓越聚越多,很快就聚集了好几千人。
这时李泌见火候差不多了,向李亨示意,李亨随即打马上前。
“至尊远冒险阻,我做为儿子要朝夕陪伴他,怎么忍心离开他的身边。即便留下,我也要当面向父皇辞行,根据父皇的意愿再做决定。”
说着便流下泪来。这时建宁王李倓、宦官李辅国都拉着马笼头,劝太子留下。
李倓是太子第三子,他大声对李亨道:
“如今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顺从百姓的意愿,何以兴复唐室!”
“如果殿下与至尊一起入蜀,贼兵烧绝栈道,那么大散关以东广大地区非我所有,等于拱手授贼。”
“到那时人心相背,不可复合,想再回到这里,就没有机会了。”
“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把李恽、李光弼的军队调回,与他们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复存,那时扫除宫禁,奉迎至尊回朝,这才是大孝啊!何必朝夕陪侍,区区为儿女之恋。”
李亨的长子,广平王李俶这时也上前劝李亨留下。
百姓们一起簇拥到李亨马前,
“殿下不能走啊……”
“为了大唐社稷请殿下留下……”
“我等皆愿跟随太子!”
李亨心中得意,口中却是道:“此事孤做不了主,得至尊首肯!”
百姓们闻言,纷纷上前围住李隆基。
李隆基叹息一声,“这是天意!”
随即下令分后军两千人及飞龙厩马随从太子。
就在这时李泌突然打马上前高呼:“陛下告谕将士,太子仁孝,可奉宗庙,你们好好辅助他。”
接着又打马到李亨面前,高声道:“陛下有言,太子当要努力,不要挂念我。西北诸胡一向对大唐恭顺可得其用。”
随驾的官吏皆知道这是虚言,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质疑。
接着李泌又取出早就伪造好的圣旨,当众宣读加封陈玄礼为剑南节度使。
做完这些,李亨按照计划带着人前往陇西,陈玄礼着名为保护实为监控的陪着李隆基继续前往成都。
……
就在李亨发动马嵬之变时,赵广汉领汉蕃三万大军终于抵达长安,随行的还有高适、李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