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再造大唐 > 第151章 潼关失陷(第3页)

第151章 潼关失陷(第3页)

安禄山大怒,下令把颜杲卿和袁履谦等人捆在中桥的柱子上,一刀一刀地给剐了,其景象惨不忍睹。

颜杲卿一门三十多人被安禄山残忍杀害。

他的儿子颜春明也在这场灾祸中惨死,后来颜真卿还为颜春明写了一篇题为《祭侄文稿》的祭文。

安禄山焦虑之下命安庆绪举兵再次进攻潼关,结果再次被唐军击退。

接着安禄山又派兵向东南地区进攻,结果这一路的唐军皆是坚守城池,打到雍丘就再也无法寸进。

此时叛军四面受阻,安禄山也产生了畏惧之心。

他把高尚、严庄喊来,骂道:

“多年来,你们一直教我反叛,说是万无一失。现在大军进逼潼关,不能前进一步。”

“如今北归的路已经断绝,唐军四面包围,我所有的只是汴州、郑州等地而已,万全何在?从现在起,你们不要再来见我了!”

高尚、严庄害怕,好几天不敢露面。

眼看四面进展都不顺利,安禄山与诸将考虑放弃洛阳而回军河北。

就在这个时候,李隆基得到一个情报,叛将崔乾祐在陕郡,只有不到四千兵马,且羸弱不堪。

李亨这时又指使人上书李隆基,命哥舒翰出战收复陕郡和洛阳。

哥舒翰得知消息后上书李隆基道:“安禄山久习用兵,现在刚发动叛逆,岂能无备!这一定是用羸师做钓饵,引诱我出关,如果出兵,正掉进他的圈套。

而且贼兵远来,利在速战。唐军据险以扼其进路,利在坚守。何况贼兵残虐百姓,失去人心,兵势日蹙,将发生内变,乘其内变,可不战而擒。

我们的目的是成功,不在乎时日的长短!现在各道征兵还大多没有会集,请暂等一时。”

哥舒翰是见惯风浪的老鲸,眼前晃动的诱饵岂能迷惑住他?

哥舒翰的分析是对的,天下有识之士也大多看到了这一局面。

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向朝廷上言:“潼关大军应该固守以逸待劳,拖住敌人,把他们拖得疲惫不堪,但不可轻易出关交战。”

但李泌这时告诉李隆基,敌人没有防备,哥舒翰逗留不进,将会失去战机。

李隆基虽然曾是一位英明果敢的人,但他过去经历的战斗不过是宫廷政变,实际上他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对眼前这样大规模的战争,缺乏应对的经验。

特别是东都失陷,令他有点儿惊惶失措。他迫切地想夺回洛阳,迫切想与敌人在洛阳决战,所以也不主张哥舒翰逗留潼关。

他认为李泌说得对,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派中使督促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无奈,抚胸恸哭,引兵出关,有率羊群闯狼窝的感觉。

天宝十五载,六月七日,唐军东出潼关百余里,与崔乾祐军相遇于灵宝县西原,此地北为黄河,南为高山,崔乾祐据险而待。

第二天唐军与崔乾祐军展开决战。崔乾祐把精兵理伏在险要处,哥舒翰与田良丘浮舟中流观察军事形势,他们看到崔乾祐兵少,便催诸军前进。

这时哥舒翰甚至怀疑起自己原来的判断,对叛军的力量和声势可能估计过高了,也许朝廷的情报更准确。

想到此他甚至对战事产生了一丝乐观情绪和某种胜利的幻想。

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居前,庞忠等率十万人继后,哥舒翰又用三万人登黄河北岸的高地观望,鸣鼓以助军威。

崔乾祐派出的士兵不到一万人,而且三三两两,散如列星,或疏或密,不成阵势,有的前进,有的后退,唐军远望着叛军的阵容,都感到好笑。

崔乾祐整饬精兵,在那些散兵游勇般的士兵之后布阵。

双方刚交手,前方的贼兵便倒旗做出要逃跑的样子,唐军放松了警惕,不加防备。

及至散兵退尽,片刻间埋伏的精兵突然出现,他们登到高处,向下滚落木头、石块,砸死唐军无数。

道中狭窄,唐军士兵密集,枪槊都挥舞不开,哥舒翰以马驾毡车为前驱,想以战车冲击敌阵。

此时已过中午,东风迅急猛烈,崔乾祐把几十辆草车堵塞在唐军毡车之前,纵火焚烧,火焰和烟气熏得唐军士兵都睁不开眼睛,以致自相杀戮。

看到前面浓烟翻滚,兵士们以为贼兵在烟中,聚弓弩而射,直到日暮,箭射光了,才知道并无贼兵。

崔乾祐命同罗精骑绕过南山,从唐军后尾发起进攻,唐军首尾骇乱,不知所措,于是大败。

官兵们有的扔掉盔甲,逃窜藏匿到山谷间,有的互相拥挤掉进黄河淹死,叫喊声震天动地。

这时,敌人的骑兵出现了。敌人以骑兵践踏唐军--叛军的精骑又展示了雄威,唐军不少士兵死于马蹄之下。

骑兵又一次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唐军后军见前军败退,都不战自溃,黄河北岸高地上的兵士,看到前沿阵地上战败的场面,也纷纷逃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