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百罹是什么意思 > 第130章(第1页)

第130章(第1页)

>

李祁没再说话,放了帘子,苏慕嘉走到前面抬脚上了马车。

“四十二杯酒。”

刚一进去,苏慕嘉就听见李祁没什么语气的这么说了一句。李祁坐在左侧,手里握了着精致小巧的手炉,他手脚依旧总是发冷。

苏慕嘉把那手炉扔到了一边,蹲在李祁面前自己握着人的手给人暖着,笑的眉眼弯弯,眼里带了些稀薄的酒意,眸子却是亮的,“原来是担心我被灌醉了才要我提前离席的吗?好生体贴。”

李祁低头看着人,“我何时说过让你提前离席,难道不是你自己跟出来的?”

“李萧远,别装了。”苏慕嘉的手心好烫,李祁的手被人放在手里按来按去的,按的脊骨酥麻,苏慕嘉又说,“你一个眼神我就知道你想要什么。”

李祁笑,“那你看看我现在想要什么”

“我。”

苏慕嘉猛地起身,再坐下的时候抱着李祁坐在了他的腿上。

两人目光交织,李祁问,“最近在忙什么?”

“忙秋选的事情。”苏慕嘉扣住李祁的腰将人向自己拉近了些,“之前受举荐的品官名册丢了,又要重新核对一遍,总有人想浑水摸鱼往里面多塞几个人,核对清楚得费不少功夫。”

“那你怕是要白忙活一场了。”

“嗯?”苏慕嘉挑了下眉,李祁却没接着往下说了,两只手搭在苏慕嘉的肩上,低头吻住了人。两个人在不知疲倦的交锋中彼此喘息着,这个年纪的欲望总是来的如此强烈,情意里混着色欲,什么都纠缠在一起。

李祁的衣袍被人扯开了些,露出大片春光,他被人摸得浑身发软。下面也凌乱不堪,苏慕嘉抵着他,让他有些害怕。于是空出一只手来撑在了苏慕嘉的胸膛前,摇了摇头,说,“不行,天青在外面。”

“没事的。”苏慕嘉把李祁的两只手腕交叠扣在人身后,轻而低沉的嗓音在耳边哄诱道,“只要陛下不出声就好了。”

苏慕嘉的温情都是骗人的,他凶的要死,每一下都只深不浅。李祁死死咬住下唇,将头埋在苏慕嘉的肩头,不敢泻出一点声音。

“怎么这么可怜。”苏慕嘉往后靠在马车里壁上,还要去笑李祁,咬着人耳朵说,“那自己动吧。”

外面正是夜市的时候,街上来往都是行人,商贩叫卖和路人吵嚷的声音一起传进耳朵里,提醒着李祁他正身处闹市。侧边的帘子有时会被风吹起一点,李祁能看到外面有人正仰头朝自己望过来。马车在动,偶尔还会有些颠簸,天青就坐在外面。

李祁要疯了。

他弓起背,终于难受的小声哭了出来。“我不行了。”

苏慕嘉从侧颈一路吻上去,重新以自己的方式占据了李祁,于是李祁连支离破碎的喘息也被人夺走,彻底的溺在了一片潮水里。

水声夹杂着撞击声,平静下面藏的全是汹涌而出的热切。

李祁仰头,眼里是一层薄雾。

困住的手腕被松开,李祁精疲力竭的趴在了苏慕嘉的身上。马车过了闹市,人声已淡,只能隐约听到远处戏楼某个戏子拖着长调的唱腔。

有些热的唇瓣擦过脆弱的脖颈,倦然的嗓音随着流动的血液一同震颤,李祁忽然呢喃着说了句,“我好爱你啊。”

霎时间酥麻的感觉自那处传至四肢百骸,苏慕嘉伸手扯住了李祁的头发,被欢愉吞噬的瞬间极尽压抑的闷哼了一声,在陡然加重的气息中弄脏了李祁的衣袍。

“再说一遍。”苏慕嘉哑声道。

李祁低头看着苏慕嘉,用手抚摸上了他的脸,笑了起来,用口型无声的说,“我爱你。”

“再说一遍。”

“之死靡它。”

第86章

品官的评选一般先是公卿大臣荐举列出人选,然后由翰林院初选,吏部再选,最后交由内都堂批红。两院分管难免会有争执,秋选的事情后面又闹了好些日子,一直没有解决。原因是之前品官的的名册丢了之后,翰林院又自行重拟了一份,但后面吏部却突然说原来那份名册在他们那里。

吏部执意要用原来的名册,翰林院不肯,双方争执不下,最后闹到了李祁那里。

李祁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常常在内都堂处理政务,他习惯了,如今几乎将内都堂变成了第二个宣政殿,平时与大臣议事也都在那儿。

“向来是翰林院初选,吏部再选。如今名册已经到了吏部,为何不能用?今日一句丢了就重新择选,可知明日会不会再来一次?翰林院如此反复,还哪有什么规矩可言?”吏部尚书谢贤与人争了这么些日子,也是动了气,说话也开始越发难听起来,一摆手,扬起官袖,“不如往后都由你们说了算倒更干脆些!”

宋阁不应人的怒气,气定神闲道,“规矩便是名册交接需得经由印章上封留证,吏部拿出来的名册上没有,我们便认不了。丢失名册的确是我们的疏忽,但选官是朝廷大事,关乎社稷根本,该慎之又慎才对,岂可儿戏。”

“原来宋掌院也知道此事不是儿戏。”谢贤往人身边走了一步,凑到人跟前继续讲道理,“那名册分明就是当初你们翰林院拟出来的,这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如今你们找了个借口偏偏就是不肯认,是想做什么?选官一直是吏部与翰林院共谋之事,你们如此乱来,后面的烂摊子却要让吏部一起收拾,这算是什么道理。”

每年品官的人选最后确定下来,中间的每一步都是门道,满朝公卿大臣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为此都花尽了心思。如今翰林院将其悉数作废,还不知道会因此得罪多少人。其实两人之所以都不肯退让就是因为这个,翰林院拟写之前那份名册的时候南后还未失势,与现在的形势大不相同。翰林院想的是趁此次选出一些真正能为朝廷做实事的人,清一清朝廷的风气。而吏部想的是明哲保身,谁也不得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