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文豪1978笔趣阁 > 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2页)

第183章 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第2页)

覃朝阳虽然是主编,但平日里从来没什么架子,见他进来,编辑部众人面色如常。

柳荫面带着笑容回答道:“没什么,就是刚才看了几分读者来信,都是夸《梵高之死》的。”

“读者们都怎么说的?”覃朝阳好奇的问道。

“还能怎么说?使劲夸呗,可以说是好评如潮!”

一旁的祝昌盛说道:“柳荫,你这就夸张了,怎么说话越来越向老荣看齐了呢?”

他一句话挖苦了两个人,惹来荣世辉和柳荫的反唇相讥,大家都是老同志,平时说说笑笑,毫无顾忌。

“我哪夸张了?就说刚才那封江西师范学生的来信,人家怎么说的?”

“看《梵高之死》之前他对梵高毫无了解,但在看完之后,他被中梵高的才华和人格深深打动,理解了他那种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和苦闷。

也真正明白了所谓艺术,绝不是自命清高、目空一切的放浪形骸,而是必须在最深的孤独中绽放。

听听,现在的大学生,思想多深刻啊!”

覃朝阳听着她的复述,眼中露出笑意,“理解的确实很到位,有这样的读者对于我们杂志来说是幸事,你们想着给人家回信。”

他一提起这件事,编辑部负责拆读读者来信的小姚抱怨道:“主编,最近读者来信实在太多了,别说是回信了,我每天收信、拆信都要浪费不少时间。”

现在这个年代读者给报刊杂志写信的热情是后世难以想象的,人文社是国家级出版社,《当代》虽然才创刊一年多,可在文学界的名声已然雀起,平日里的读者来信数量自然不会少。

小姚每周二、周五两天一上班,就得先到门卫传达室那里扛着一麻袋读者来信,搬到后楼二楼的《当代》编辑部。

一封小小的信封并不沉,可一麻袋信封袋份量就不轻了,有四五十斤之重。

多亏了这个时候的女同志不娇贵,脑子里又根种着“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念,小姚这一扛就是一年多。

今年以来,伴随着《当代》的销量暴增,读者来信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

原本她是一周扛两麻袋的来信,《赖子的夏天》发表之后的两个月里,她几乎每天都要扛麻袋。

那两个月麻袋扛得小姚精神都有些恍惚了,有时候她甚至忍不住怀疑,自己来人文社到底是来当编辑的,还是来当扛包工的?

好在经过了那两个月的高峰期,到了下半年之后《当代》的读者来信明显下降了不少,但还是比以前多了不少,一周三到四包的来信量,她还是分两回扛上楼,勉强可以接受。

可谁知好景不长,这个1月份,林朝阳的《梵高之死》再次发表在《当代》上。

短短几天之后,传达室的读者来信数量便回弹到了上半年《赖子的夏天》发表之后的程度,并且在之后的几天里又一路飙升。

小姚现在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最怕的就是翟大爷打开窗户探出头喊出的那一句:“小姚,来取信!”

从一周两次,一次一包到一天一次,一次两包,只需要刊发一部《梵高之死》。

而这还只是开始,信到了编辑部,你得拆吧?拆完你得看吧,看完你得回吧?

小姚的痛苦没人懂,也没人同情,谁让她是编辑部新来的小年轻呢?

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自己淋过雨,别人也休想撑伞?

最近这几天,因为新一期刊物的大卖,编辑部内充斥着欢声笑语,所有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唯独小姚,总是闷闷不乐,唉声叹气。

听着小姚的抱怨,覃朝阳问道:“来信太多了?”

他平日里很少关注读者来信的事,也不清楚具体来信量,领导亲民归亲民,但总不可能连这点小事都要事无巨细的关心。

祝昌盛回道:“这不是最近《梵高之死》的反响太好了嘛,读者们的来信热情很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