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春秋左传吴师在陈翻译 > 第20章 先识览1(第4页)

第20章 先识览1(第4页)

辞:谢罪。弃:被动用法,被拒绝。

客:指上宾。

德:用如动词,自认为有德。

厄:困境。

令功:据《晏子春秋》、《新序》当作“全功”。

子列子:即列子,列御寇,战国时郑人,道家人物。子,“夫子”之意,冠于列

子之前,是对列子的尊称。

子阳:郑相。

无乃……乎:表揣测的习惯说法,相当于“恐怕……吧”。

秉:古量名,十六斛为一秉。

再拜:一拜而又拜,表示恭敬的礼节。

望:怨。拊心:手拍胸膛,表示气愤。

过:访,探望。

已而:不久,表示时间短暂。

有:通“又”。

死无道:为无道之人而死。

先见其化:事先预见到事情的发展变化。

已:通“以”。动:采取相应的行动,指谢绝子阳的馈赠。

知接【正文】

三曰:

人之目,以照见之也①,以瞑则与不见②,同③。其所以为照、所以为瞑异④。瞑士未尝照⑤,故未尝见。暝者目无由接也⑥,无由接而言见,⑦。智亦然。其所以接智、所以接不智同,其所能接、所不能接异。智者,其所能接远也;愚者,其所能接近也。所能接近而告之以远,奚由相得⑧?无由相得,说者虽工⑨,不能喻矣⑩。戎人见暴布者而问之曰:“何以为之莽莽也?”指麻而示之。怒曰:“孰之壤壤也,可以为之莽莽也!”故亡国非无智士也,非无贤者也,其主无由接故也。无由接之患,自以为智,智必不接。今不接而自以为智,悖。若此则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智无由接,而自知弗智,则不闻亡国,不闻危君。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齐鄙人有谚曰:‘居者无载,行者无埋。’今臣将有远行,胡可以问?”桓公曰:“愿仲父之无让也。”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刀、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刀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

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失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孰谓仲父尽之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矫以公令。有一妇人逾垣入,至公所。公曰:“我欲食。”妇人曰:“吾无所得。”公又曰:“我欲饮。”妇人曰:“吾无所得。”公曰:“何故?”对曰:“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刀、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故无所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仲父乎?”蒙衣袂而绝乎寿宫。虫流出于户,上盖以杨门之扇,三月不葬。此不卒听管仲之言也。桓公非轻难而恶管子也,无由接也。无由接,固却其忠言,而爱其所尊贵也。【解说】

“知接”是智力所及的意思。本篇就是论述智力所及与知贤的道理的。文章指出,人的才智彼此有差别,聪明的人能够预见未来,愚笨的人却不能。凡国家灭亡,并非国家没有智士,没有贤人,而是由于君主智力不及,无法接触、了解他们的缘故。君主智力不及,却反而“自以为智”,像这样,‘‘国无以存矣,主无以安矣”。如果能够“自知弗智”,举用贤人,采纳忠言,就不会有“亡国”、“危君”了。文章以管仲有疾,桓公去探望一例赞扬了管仲“先见其化”的远见,指出桓公正是由于智力不及,却又自以为智,“不卒听管仲之言”,终于酿成了他晚年的悲剧。【注释】

①照:昭,明亮。

②瞑:闭着眼睛。这里是失明的意思。与:疑是衍文(依陶鸿庆说)。

③同:指看见或看不见眼睛都是相同的。

④其所以为照、所以为瞑异:大意是,其接触外物,或明亮、或失明则是不同的。

⑤暝士:即下文“暝者”,指失明的人。

⑥无由接:没有办法接触外物。

⑦:同“谎”,诬妄,欺骗。

⑧奚由:何由。

⑨工:指善辩。

⑩喻:用如使动,使……明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