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春秋左传吴师在陈翻译 > 第5章 仲夏纪(第4页)

第5章 仲夏纪(第4页)

三曰:

人莫不以其生生,而不知其所以生①;人莫不以其知知,而不知其所以知。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②,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弃宝者必离其咎③。世之人主,多以珠玉戈剑为宝,愈多而民愈怨,国愈危④,身愈累⑤,则失宝之情矣⑥。乱世之乐与此同。为木革之声则若雷⑦,为金石之声则若霆⑧,为丝竹歌舞之声则若噪。以此骇心气⑨、动耳目、摇荡生则可矣⑩,以此为乐则不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

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夏桀、殷纣作为侈乐,大鼓、钟、磬、管、箫之音,以巨为美,以众为观;俶诡殊瑰,耳所未尝闻,目所未尝见,务以相过,不用度量。宋之衰也,作为千钟;齐之衰也,作为大吕;楚之衰也,作为巫音。侈则侈矣,自有道者观之,则失乐之情。失乐之情,其乐不乐。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其生之与乐也,若冰之于炎日,反以自兵。此生乎不知乐之情,而以侈为务故也。

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生长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矣。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傲幼,从此生矣。【解说】

本篇旨在批判“侈乐”,体现了儒家“节乐”的思想。文章说:“凡古圣王之所为贵乐者,为其乐也”,指出音乐的作用在于使人快乐。然而作为乱世产物的“侈乐”,非但不能使人快乐,反而引起人民的怨恨,伤害君主的生命,这就丧失了音乐的本来意义了。文章批评了纵欲的危害,指出“侈乐”的产生是纵欲的结果,如果“嗜欲无穷”,那么“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诈之事”就都由此产生了。【注释】

①所以生:赖以生存的根本。

②知道:懂得道。

③离:通“罹(lí)”。遭。

④愈:越。

⑤累:忧患,危难。

⑥情:真情,实情。

⑦木:八音之一。古代称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这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为八音。钟为金,磬为石,琴瑟为丝,箫管为竹,笙竽为匏,埙(xūn)为土,鼓为革,柷敔(yǔ)为木。

⑧霆:疾雷。

⑨心气:指人的精神。

⑩生:性情。

侈:盛大,奢侈放纵。

大:增大。

观:景象。这里有壮观的意思。

俶(chù)诡:奇异,他书或作“淑诡”。殊瑰:异常的瑰丽。

千钟:钟律之名(依高诱注)。

大吕:齐钟名,音协大吕之律,故名大吕。

巫音:古代以舞降神的音乐。

兵:伤害。

故:缘故。

性:通“生”。

适:适中。

长:久。

或:有的。

遂:顺。这里指顺其放纵之心。返:回,这里有收拢的意思。

乎:相当“于”,在句中引

进行为的主动者。

天:身。

淫佚(yì):纵欲放荡。他书或作“淫泆”、“淫逸”。

暴:侵暴,损害。

傲(ào):同“傲”。

适音一作和乐【正文】

四曰:

耳之情欲声,心不乐,五音在前弗听①;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②;鼻之情欲芬香,心弗乐,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③。欲之者,耳目鼻口也;乐之弗乐者④,心也。心必和平然后乐。心必乐,然后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乐之务在于和心,和心在于行适⑤。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⑥,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于胜理⑦。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⑧;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于胜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