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国平陆西北六十余里,济水以南二十余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山峰。
此山乃是泰山余脉,因为靠近齐国济水南岸的谷城,因此而得名谷城山。
后世一千多年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曾在其《陋室铭》之中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虽然这一座谷城山并没有东方的泰山那般高耸,但是与一位不亚于仙人一般的贤人生出的那一段渊源,却是让它添了几分仙灵之感。
要说这位贤人究竟是谁,就不得不提到汉初三杰之一张良了。
他曾在下邳城外的圯桥之上三次将自己的鞋子扔下,以此来测试张良的心性,而张良却能够三次将鞋子替他找回。
眼见对方通过了自己所设下的考验,这位贤人于五日之后将一卷书赠予了此刻正处于穷困之中的张良。
那卷书的名字叫做《太公兵法》,而那位老人则因为那句“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被后世之人称之为黄石公。
说起来这都是后话了,如今还在战国之世,距离秦末还有将近一百六十年。
张良的祖父在这个时候都还没有成为韩相,更不用说是成为谷城下的一块黄石的黄石公了。
不过往日里还算平静并没有多少人到来的谷城山,今日却是多了几分肃然的气氛。
通往山顶的道路之上,一队队身穿甲胄的士卒列阵而立,他们目光之中更是充满了警惕的神情。
顺着道路一路向上看去,只见这些队伍之中所竖立的那一面面旗帜之上或是写着赵字,或是写着韩字。
山顶之上,两道身穿着诸侯服袍的中年人身影静静站立,从刚刚的旗帜之中,这两人的身份已然是不言自明。
将自己的视线投向远处,俯瞰着脚下前往一望无际的平野,韩侯韩若山的心中顿时有一股豪迈蓬勃而起。
沉吟了片刻之后手指指向东南方向,就听这位韩国国君对着身旁的赵侯赵种介绍道:“赵侯你看,从此地往东南再行六十里,便是此次诸侯会盟的平陆了。”
听到了韩若山的介绍之后,赵种在脸上显出几分了然之色的同时,脑袋也是轻轻地点了几下。
“确实是一片大好江山啊,只是不知日后又将归属何人?”
同样瞭望着远处的风景,赵种的吐出的话语之中除了有与韩若山一般的澎湃,更发出了一道江山谁属的疑问。
至于赵种这道问题的答案究竟是什么,那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数息之后,将目光从远处的那一片平野之上收回,赵种的目光随即看向了一旁的韩若山。
“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濮阳之战之后中路联军的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之中,夺取谷城的就是韩军吧?”
“能接二连三地轻松夺取齐国在长城以西所拥有的疆土,韩军士卒的战力却是令我刮目相看啊。”
“赵侯如此说,实在是有些过誉了。”
对于赵侯称赞自己麾下的韩军,身为韩侯的韩若山心中自然是一百个欣喜。
不过在表面之上,他还是带着几分谦虚回应道:“我韩军不过是借助了濮阳之战的大胜之威罢了,要论战力精强,赵侯麾下的赵军却也不弱啊。”
“在对齐之战打响之初,赵国便连夺齐国在河水以北的河间、灵丘、平舒等城邑,战力也是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