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围炉夜话菜根谭小窗幽记哪本好 > 第13章(第3页)

第13章(第3页)

目遇之成色,作欣于所遇,暂得于己观,则在与大自然交融的一刹那间,可以使人直觉本性、直观本心,荡涤了一向在世俗中打滚的尘心。诗、书、画三者乃人类性灵一种至高的表现,寄身在三者之中,使心灵生活获得提升,自然可使庸俗的质性消失于无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任何事物有其利必有其害,只有适予利用,則何玩物丧志之有?

春之繁华不若秋之清爽

春日气象繁华①,令人心神骀荡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③,使人神骨俱清④也。

【注释】①气象繁华:气象,气概;繁华,美丽、侈盛。②骀荡:谓安详舒放也。③空明:苏轼赋:“击空明兮沂流光。”谓月映于水,生光明也。④神骨俱清:精神和形体都感到舒畅。

【译文】春天的景色繁华美丽,令人心神安详舒放,不过却不如秋天云淡风清、兰花芬芳、桂花清香,水面和天空一片蔚蓝,天朗气清,大地一片辽阔,使人精神身体都感到舒畅。

【评析】春到人间,万物欣欣向荣,到处一片蓬勃景象,人们无不急于追寻春的脚步。一叶落而知秋,大地显得一片萧条之意,人们大都感到几分落寂,而这里居然说春之繁华,不若秋之清爽,岂不有背人情?其实不然,这是从再进一层的人生境界来看的。春之繁华,犹人生年轻时之起步;秋之清爽,犹人生中年以后之突破俗情,这是作者哲人的眼光。

得诗家真趣悟禅教玄机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①者,得诗家真趣②;一偈不参③而有禅味④者,悟禅教⑤玄机⑥。

【注释】①诗意:诗的情操。②真趣:真的趣味。③一偈不参:即禅教所述之妙旨偈言,一句也不去参考研究。偈,梵语译为颂。主要由三言或四言而成一句,乃述禅之要旨的一种韵文。④禅味:禅之妙趣。⑤禅教:禅宗之教理。⑥玄机:佛家神妙不可测的灵机。

【译文】即使不认识字、作不出文章的人,说起话来却有诗的味道,这是对诗家的真趣味有所领悟。至于谈禅的妙旨,虽然是连一种偈言都没有参考研究的人,也能够不念佛颂经,而悟得禅的玄机妙旨。

【评析】诗是用来表达志向的。如果一个人的志向没有诗意,无论字汇、词藻多么丰富,都不能作出好诗。反之,一个字也不识,而有诗意的人,也能得到诗人的真趣。能作偈也和能作诗一样,能够理解偈言或很巧妙的作出偈言,并不一定就能悟出禅机。反之,未曾参究过偈言的人,只要有禅的趣味,便是悟得了禅的玄妙机用。古人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禅則有许多是不立文字而在教外别传,绝不拘泥于文字的。其实,不仅作诗和参禅是如此,世上一切事情都是自然而成的。

像由心生像随心灭

机动的①,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②,石虎③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注释】①机动的:指好用心机的人。②念息的:指内心闲静的人。③石虎:人名,石勒之从子,字季龙,迅捷凶暴,所向无敌。勒死,虎废其子弘,自立为人赵天王,已遂称皇帝。僭位之日,工役发民众,动至数十万人,猎车千乘,养兽万里,夺人妻女无算,僭立十五年而死,先是诸子已自相残杀,虎死,遗胤复为其将冉闵先后覆灭,石氏遂无遗灭。

【译文】好用心机的人,看到角弓的影子会认为是蛇蝎,看到黑暗中的石头会认为是蹲伏着的老虎,心中都充满着算计人的念头。内心安闲的人,可把凶恶如石虎的人当成海鸥一般温驯,聒噪的蛙声可当成悦耳的乐章,到处都是一片祥如之气。

【评析】善恶完全系于一念之间,古人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即是。此意滚滚尘世间,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禅家所谓“见山是山”,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刻意捏造改变任何事物,应以“自然之心”和自然界和谐共处;这句话可以拿来在此做注脚。吾人倘保固本心,那么,尘世间的一切,不就时时像苏东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永远是吾人随心所欲的吗?而每个人的人生,也都是和谐、知足、常乐的。因此,从这句话里,我们能了解到:舍蜉蝣之身,最可贵万不可失去的,就是我们的“本性”。

来去自如融通自在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①;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②。

【注释】①流行坎止:流行,随水流漂行

;坎止,随水流停止;坎,止也。②刀割香涂:以刀割身喻痛苦,以香涂身喻赞美。

【译文】身体要像没有系上缆绳的小舟,完全自由自在地任着水流的漂行、停止。内心要像已经烧成灰烬的木头,冷寂得刀割的痛苦、人们的赞美都不动心。

【评析】这里讲的和前一章相类似,告诉人们不要受外在的事物左右。存心应自自然然地像流水,“行于其所不能不行,止于其所不能不止”,才不致碌碌终生,为外物所苦、所役。天地生我,端在维持“生生之德”,而生生之德之能永不止息,吾人之不太违背自然之道,厥为相对基

因。所以由治而乱,乱极必治,斑斑的历史轨辙,揭示了大自然的哲学,告诉我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历史上祖先留下的教训,眼前他人给予的借鉴,往往都在教我们不要陷入“虛幻、做作”的无底深渊中,不要因外物,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你到底要取借他人,还是要做为他人的教训呢?

忧喜取舍之情皆是形气用事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①之,遇草则欲去之,但以形气用事②。若以性天③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④也。

【注释】①培:栽种的意思。宋史卢秉传:“材木,非培植根株勿成。”②以形气用事:靠形体意气来取舍、判断。③性天:即天赋的本性。④生意:生存的意念。

【译文】一般的人情,听到黄莺的啼声就觉得喜悦,听到青蛙的鼓鸣就觉得厌烦,看到美丽的花朵就想取回栽种,遇有野草就要加以铲除,这只不过是凭着外在的感受来作取舍。如果从万物自然的本性来看,何物不是在自求抒发他(它)们原有的本心?不是在自求舒畅他(它)们蓬勃的生气呢?

【评析】咬得了菜根,百事可成。本章所讲,很可以为作者洪应明先生为本书取名“菜根谭”作最好的注脚。贪求感官上的享受,是人之常情;人们在未“尽已之诚”以前,就先在享求甘美方面作“三级跳”,自古而然。前人早已点破玄机,吾人其尚一味以己念判外物乎?

梦幻空华真如之月

发落齿疏,任幻形①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②。

【注释】①幻形:指形体;人生大限一到,形体即委诸天地,故曰幻形。②真如:佛家语,谓实体实性而永世不变之真理。惟识论:“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

【译文】人在头发逐渐掉落,牙齿逐渐稀疏的时候,要听任这种形体上的自然凋谢;在鸟吟花开的时节里,要能体认出自身精神可以永不幻灭的真理。

【评析】目下年轻人,经常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相祝福;这话细想大有哲理,正是所谓“胸中自天地”。发落齿疏,是人生必经之事,不需伤悲;而鸟吟花开,是彼固有情事,吾人引为美景,是“胸中自创天地”。一层想入一层,真可以做假。假可以当真,虚者实,实者虚,世事有什么值得矫饰做伪的呢?

欲心生邪念虚心生正念

欲其中①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②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③不知其喧。

【注释】①中:心目中。②虚:中空无所有,指没有物欲。③朝市:早晨的市场,即交易特别热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