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杰点点头。
买地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自家发达了,不给村里人点好处,别人容易说自家的闲话,对相公的名声也不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里的孩子们能念点书也是好事。
只是要买多少亩地呢?
“那至少得十亩地吧。”林伯英想了想,这样看其实也不多,向下人读书也不必要什么好的东西,像林伯英小时候那样,一张纸都得计算的用,书也不必一人一本,现在族学里也有几本开蒙的书,自已再抄几本就好了。
最花钱的地方是笔墨钱,还有先生那儿也得给一些。
之前林贺在族学读书的时候,教他们的村里的张旭,此人身体不好,无力科举,但是也有一些学问,所以族里请了他教书,一个月也用不了多少钱。
现在想让人家教全村的孩子,月钱也得涨点,这样一年给个五两银子也就很可以了。
十亩地的收成完全可以覆盖掉,至于谁来侍弄这十亩地,村里有孩子上学的大人们随便帮一下就能弄好。
听林伯英这么一说,郑杰点点头,“这个法子好,但是得和爹娘商量一下。”
现在家里虽然是他们小两口当家,但是这样的大事还得和二老商量一下,而且买地和联系村里的事情也得老林头去做。
林伯英常年读书,对村里的人情往来也不太了解。
“相公,你说咱们要不要也买点地呢?”郑杰看着这么多钱,还是买了地比较踏实,而且买了地就有了收成,到时候全家人都衣食无忧了。
不过,还得留出给林伯英进京赶考的钱。
“你去京城考试得带多少银子啊?”郑杰得问清楚,这样才能规划家里的银钱。
“我不用带,到时候官府出钱。”要不是有官府出钱,会有多少学子因为路费的问题不能考试呢?朝廷也是想到这一点,每年的举人进京赶考都能坐官府的车,还有路费,半路也能住在官家的驿站。
事实上,举人就也算是官员了,可以授官,自然可以用驿站这些。
“还是得带点,出门在外,手里没有银钱不行。”郑杰摇摇头,又数出三十两银子放在一个荷包里,“这些钱留着给你进京赶考用。”
说着又归拢出二十两银子,“这些钱拿出来给村学买地。”
“那咱们再拿出三十两银子给咱们家买地,剩下的银子就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怎么样?”郑杰笑着看向自家相公,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行,都听你的。”林伯英点点头,买点地也好。
自已有五百亩地的免税名额,也该再买点地了。
自家的地在举人中也算少的了。
“这回有不少人家送了礼过来,先前都是没来往的。”郑杰也是发愁怎么回礼,不然让人家说一考上举人就开始收钱了,这样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