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文成武德的意思 > 第295章 案子与案子是不同的(第1页)

第295章 案子与案子是不同的(第1页)

江南是历朝历代的钱粮仓库,这点仅从偏安一隅的南宋就能看出来。靠着江南一隅的海外贸易和粮布丝瓷,南宋硬生生“拖”垮了辽、金。可惜蒙古雄主成吉思汗铁木真和他的儿孙们意志还不够薄弱,哪怕再薄弱一点点,安逸的生活侵蚀下南宋或许还有机会耗死蒙古也不一定。

一个大面积负债的江南是朝廷不想看到的,在拥有后世记忆的朱祁钰眼里这样的江南就是一个祸端。商贾们迟早能把整个大明都搅成一锅粥,一锅全是老鼠屎的粥。

在不具备健全的财政收入、全民保障体系的国家大力推选提前消费甚至是超前消费那就是对这个国家人民惨无人道的盘剥,和血吞下连骨头渣子都不剩的那种。

朱祁钰暗暗决定一会就给金濂写下私信寄过去,如果用谕旨或是朝廷公文的形式难免会给金濂太大的压力。短期内能够为大明以税赋的形式积攒下大量财物用来给朱祁钰兑付那些在旁人看来本该像大明宝钞一样废纸般的债券,这就是金濂最大的功劳了。

莫说是大明朝,就是共…就算是社会…呸呸,就算是后世也没有哪个懂经济的总瓢把子真能把国家治理到那么令人满意,体制基础摆在那里,不敲掉墙柱拆了地基重新挖地三丈铺设钢筋、水泥,再怎么干也只能算是个裱糊匠。

大清的裱糊匠除了一辈子的臭名声还得到了什么?

Nothing!什么也没有,没人会记得他曾经为满清的延续做过的贡献,也没有人记起他曾经为了强军护国做出的努力。

“金卿为朝廷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只是有一些问题的处置上不够及时,不够妥当。我们也不能对金卿太过苛责,免得天下官吏看到为朝廷敢作敢当的人最后没个好下场,以后也就没有人肯有担当了。”朱祁钰反过来安抚起正在暴走边缘的皇后。

“岂能如此…岂有此理…这些商贾怎敢如此…”自从知道自己被选中成为郕王妃的那一刻起,汪氏就加紧对自己的学习提升。《女诫》、《女训》早就滚瓜烂熟,就期待着能让自己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好王妃,陪伴郕王朱祁钰做一个安享太平盛世地不祸害天下百姓的宗藩。

无意间成了国母,汪氏更加不敢轻易有逾越的行为。而这次对于朱祁钰介绍的江南商贾行径真是惹怒了这位年轻的皇后了。如果是在眼前,只怕汪氏能直接冲上前去扇那些商人的大耳刮子。

“爷这么说,奴就更难过了。”汪氏此刻似乎对于自己方才误会朱祁钰贬谪老臣的行为感动了难过,又或者悔恨。稍一平复自己情绪,汪氏继续问道:“爷方才说金尚书已经在江南做出了相应的应变手段了?可曾有什么收效?”

有什么收效?这话还真问倒了朱祁钰,一时间景泰妖帝居然还真答不上来。那些有成效的手段,哪一个是能放在台面上来说的呀?

随便说哪一桩哪一件,听起来都像是救世贤臣般的高明手段,可仔细一想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饮鸩止渴吗?

景泰八年初时锦衣卫就已经有零星奏报到了朱祁钰的案头,江南地区突然间出现了大量的讨债人,行事手段卑劣龌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有冒充官衙差役张贴文书到借债人的村落、街坊显眼处催讨欠债的行为——效果极佳!

举债人在借贷时签写的票据中难免有些虚假不实的,更有直接找中人编写的各种文书用于借贷。这些事情要落到实处,官衙判个刑、定个罪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催债人为了能够收回借贷款项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仿冒公榜、衙门文书的手段往往最容易给举债人心里产生足够的威慑力,由此而获利还款。

“这个…收效嘛…”朱祁钰犹豫了下想想怎么措词,见汪氏追问的紧也只好回答道:“三司近年主张刑案应当有足够的谦和性…就是…就是那个…能不入刑的尽量不要入刑…这个你懂吗?就是…就是那个…官衙要尽量少判量件,对,就是少判案件。”

“不懂。”汪氏听着一头雾水,眼睛直勾勾看着朱祁钰,明显透露着不信任。“爷还是明说吧,是不是朝廷根本没有办法治理好天下?”

嘶…这话说的,真让人寒心啊,这还是亲老婆说出来的话吗?看样子这老婆不太能要了,得多找几个贴心的好好安慰一下才行。

“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我就直说了。没有。”朱祁钰像是破罐子破摔一样说道:“为了能够显出大明朝中兴之象,体现我中国的国泰民安、一片祥和,三司在内阁的支持下坚持要求各级衙门以调促结解决民间纠纷。”

以调停的方式解决案件,甭管是百姓击鼓鸣冤还是拦轿告状,先统一将所有的案子都安排几个乡绅里老来做和事佬。和事佬嘛,懂不懂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讲心。告状的被告的都叫来,两头表示同情与支持,把人先安抚下来,然后再一点点磨……

第一关都过不了,这就有部分人受不了之后也就被动选择了和解。

至于被动不被动对于衙门而言不重要,衙门里要的是和解了!只要和了,没立案就是一份功劳。再说了,没立案就不用审案、破案,那就没有判错案子的问题了。

按照景泰朝的要求,判案要尽量标准化,统一化。不能同样是惯犯偷了只鸡,甲县的张三叛了杖二十,而乙县的李四却是罚钱一吊。这般要求简直就是对大明立国以来衙门审案的颠覆,为了不判错案件,当然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没有案子,正所谓不做不错嘛~

再加上三司的引导,地方衙门口当然是宁愿错调一千,决不立判一件了。为此,大量经济纠纷案件特别是借贷案件大量积压。眼尖的借款人看到自己迟迟没等来法院的传票…呸呸,衙门里的捕签,自然是更加有恃无恐大举借贷。而放贷人为了能够尽快收回贷款又没有办法通过衙门口彻底解决积压的坏账,于是干脆批量外包甚至直接打包将债权转售给专业的收账人……

“当然了,百姓间的小纠纷秉承以和为贵了,涉及违律犯禁的就是另外一个说法了。”看见汪皇后黑掉的脸,朱祁钰不紧不慢说道:“比如那些没有拿到朝廷颁发的文书擅自放贷的,官衙就抓了不少。”

擅自放贷的当然要抓,景泰朝的货币改革是要让大明宝钞这种纸币重新恢复市场信誉,甚至按原计划是打算用来颠覆周边小国经济而打造的一款秘密武器,朱祁钰哪里能受得了旁人把手伸进金融业务这个特殊行业。

现今大明朝合法放贷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宗室背景,为此连传统的典当行都被严格限制业务范围,就是为了避免有人跟皇家抢金融息差这口饭吃。

眼下又没有石油、烟草、电力这些稳赚不赔…咳咳,那啥,关系国计民生不能盈利的行业操持,可不就只有金融、畜牧、盐、铁跟海贸这些暴利行当上而做做文章了。

无公文而放贷的,只要有人告了,那必得查办。一者三司早有联合行文,为了能够区分寻常百姓间的借贷与金融借贷的区别还特意严格划分了认定标准。放贷数量明显超过寻常百姓家借贷需求的(一年内多笔放贷)、向亲友邻里以外的人借贷的(向不特定对象放贷)、累计借贷金融超过寻常百姓间借贷需求或者是单笔放贷额度明显超过寻常百姓日常需求的,一概视为违法放贷先行逮拿入狱鞫问。

同样是经济类案件,甚至更直接说同样是金融案件,这案子与案子的待遇可就不一样了。究其原因,一切都是利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