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罢,轻轻地摇了摇头:“标儿啊,你我皆知,公主自幼聪明伶俐,且颇有政治天赋。若非生为女儿身,她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但你所言也有道理,女子主政,终究是不合礼制。”
太子朱标见父皇认同了自己的观点,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继续进言道:“父皇英明。儿臣以为,可以借机加强公主的保护,以免有人利用此事生事。”
朱元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嗯,此事就交给你来办吧。另外,你也需多加留意朝中动静,以防有人借此机会兴风作浪。”
太子朱标恭敬领命:“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
待太子离开后,朱元璋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想起公主自幼便表现出来的聪慧与果敢,心中不禁有些惋惜。然而,身为帝王,他深知国家大事不可感情用事,只能忍痛割爱。
几日后,公主被召入宫中。她带着疑惑走进御书房,只见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脸色平静。公主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但她还是恭敬地行礼:“儿臣参见父皇。”
朱元璋点了点头,示意公主坐下,然后缓缓开口:“听说你有意继承大统,不知此事可真?”
公主闻言,心中一凛,但她并未表现出慌乱,而是坦然答道:“儿臣确实有此想法。儿臣自幼便仰慕父皇英明神武,希望能为大明江山贡献一份力量。”
朱元璋轻叹一声,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公主啊,你虽有此心,但身为女子,终究不便登基为帝。父皇希望你能放弃这个念头,安心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公主。”
公主听罢,心中虽有不甘,但她知道,父皇的决定已是无法更改。她低下头,声音略带哽咽:“儿臣遵命。”
朱元璋见状,心中亦是不忍,但为了大局考虑,他只能狠下心来。他站起身来,走到公主面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公主,父皇知道你心有不甘,但这也是为了你好。从今往后,你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父皇定不会亏待你。”
公主含泪点了点头,心中却充满了无奈与失望。她知道,从此以后,自己只能将这份梦想埋藏在心底,默默地为大明江山尽自己的一份力。
公主的想法很快传到了朝堂之上。
对于这种事情,有人感到十分震惊。
同样也有人会心一笑。
他们心中所想的,也只有自己知道。
朝堂之上,原本肃静的气氛因大臣们激烈的争论而变得喧嚣。一方以文官为主,认为女子主政不合礼法;另一方则以武将和一些较为激进的文官为代表,认为公主有才,应当予以重用。其中,后者更是援引唐朝武则天的事例,试图说服反对者。
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名叫张学诚,首先站了出来,他的话语如同寒冰一般冷静而坚定:“诸位同僚,我大明立国之初,太祖高朱元璋便已定下了家规国法,女子不得干政,更遑论登基为帝。武则天虽有能耐,但其篡位之举终归是不正之风,我大明岂能效仿?”
然而,他的发言立刻遭到了反驳,一位年轻气盛的将军赵云龙,挺身而出,他的声音犹如战鼓般响亮:“张大人此言差矣!武则天虽为女子,却能将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公主殿下亦是巾帼不让须眉,为何不能效仿前人?”
张学诚怒目圆睁,手指颤抖着指向赵云龙:“赵将军,你这是要置祖宗家法于不顾吗?”
赵云龙毫不退让,昂首挺胸地回应道:“张大人,非是云龙不敬祖宗,只是世易时移,若公主真能担此重任,我辈又何必拘泥于古板之见?”
双方针锋相对,争论不休。在这场辩论中,太子朱标始终保持着沉默,他的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直到争论达到了高潮,他才缓缓站起身来,声音虽不高,却如同清泉般清澈,令满堂皆静。
“诸位大人,”太子的声音平和而有力,“今日之事,实非小事。我大明立国未久,根基尚浅,任何动摇国本之举都需慎重。公主之才,朕亦知晓,但国之大事,非儿戏也。吾皇之意,便是我等之旨,不可违逆。”
朱标站在窗边,望着夜色中的东宫,心情沉重。朱楷的话在他耳边回响,让他意识到朝堂上的风波并非简单的政治立场分歧,而是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的权力斗争。那些支持公主继承大统的大臣,竟然大部分都是曾经反对他继位之人,这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
“标哥,你怎么了?”公主关切地问道,她察觉到太子脸上的阴霾。
朱标转过身来,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公主,今日之事,似乎并不简单。那些支持你的人,大多曾对我有所不满。”
公主眉头微蹙,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意外:“你是说,他们是为了反对你,才支持我?”
朱标点点头:“不错,正是如此。他们利用你作为棋子,意图削弱我的势力。”
公主咬了咬嘴唇,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标深吸了一口气,语气坚定地说:“我要去找父皇说清楚这件事,不能让他们再这样胡作非为下去。”
公主沉默了片刻,最终轻轻点头:“标哥,你要小心。父皇的脾气你知道,他一向不喜欢别人对他隐瞒事情。”
朱标拍了拍公主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我会处理好的。”
翌日清晨,朱标来到御书房,请求觐见朱元璋朱元璋。御书房内,朱元璋正端坐于龙椅之上,翻阅奏折,见太子前来,抬眼问道:“标儿,何事如此匆忙?”
朱标行礼后,直言不讳:“父皇,孩儿有一事不明,恳请父皇明示。”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笔,目光温和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哦?何事让你如此焦虑?”
朱标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说道:“父皇,昨日朝堂之上,关于公主继承大统之事,孩儿发现那些支持公主的大臣,竟多是曾反对孩儿继位之人。孩儿担心,此举并非真心为国为民,而是别有用心。”
朱元璋闻言,面色微变,随即陷入了沉思。良久,他才缓缓开口:“标儿,你所说之事,朕并非全然不知。朝中派系之争,自古有之。然而,公主之事,确需谨慎处理。”
朱标心中一松,接着说道:“父皇英明,孩儿只是担心,若任由这些大臣挑拨离间,恐会对朝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