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大明从带朱元璋逛紫禁城开始 > 第291章 宝钞提举司(第1页)

第291章 宝钞提举司(第1页)

在胡惟庸心底,给朱元璋找不痛快,便是最大的乐事,因此,在乍听重启宝钞一事时,他才再三“劝诫”。

可听到朱元璋要让宝钞提举司独立于朝堂之外后,他却暗生窃喜。

这一回,再不提担忧之事,胡惟庸干脆利落地拱手接下差事:“上位为我大明朝纲殚精竭虑,臣作为宰辅,焉能不鼎力襄扶?上位尽可放心,明日朝堂之上,臣定会表明态度,支持此事!”

之所以答得这么爽快,就是因为朱天子那句“想必不容于朝廷百官”。

你朱元璋要让这宝钞提举司独立于朝廷之外,这明摆着是得罪朝臣的事,如此“好事”,他胡惟庸岂能反对?

朱元璋与百官的裂缝越大,嫌隙越深,对他胡惟庸越是有利!

得见“贤相”支持,朱元璋自是喜笑颜开。

他大笑着从书桌后站起身来,上前两步扶住胡惟庸道:“果真还是胡相深明大义,若满朝公卿都如你这般明辩是非,我大明何愁不兴?得贤相如此,君复何求啊!”

君臣相协,其乐融融,这大明宝钞虽未推出,却已前景敞亮。

……

既然已经决定重启大明宝钞,更是说服了胡惟庸,朱元璋当即就迫不及待,翌日,朝会上,朱元璋直接提出了此事。

“诸位爱卿也都知晓,当初残元败退逃离中原,带走我中原大量金银,正因如此,我大明各地皆有钱荒,常出现无钱可用的现象,甚至有些地方被迫以物易物,金银本是衡量价值的重要物介,若没有金银,常年以物定价,势必造成物价不稳、民生动荡的局面!”

朱元璋所说的这些情况,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民间金银铜钱的短缺,的确给百姓生活带来不少麻烦。

没有金钱,百姓只能以粮食、布帛作为一般等价物来交易,可这些物品携带麻烦,又极易损坏,远不如金银方便。

更恶劣的因素是,这些物品本身价值就不稳定,稍有价值变动,便会影响其他商货的定价,造成物价动荡。

这些情况,满朝官员自都一清二楚,是以,朱天子提及此事,众人皆是点头称是,纷言感叹。

眼看朝臣们并无异议,朱元璋顺势提出了自己的构想道:“鉴于此境,咱决定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大明宝钞,以弥补金银空缺之事。”

这话一出,立时惹得满朝喧哗,原本朝臣们正在低语感慨金银短缺,可一听这“大明宝钞”,立时惊得四下纷议。

交头接耳之下,众人俱是愁眉紧锁,一副不看好的模样。

在场多有博学之事,自然也知道发行纸钞并非易事,稍一处置失妥,极易酿出物价动荡,继而导致民生凋敝。

当即便有御史站了出来道:“陛下,前宋也曾发行过交子,然而后来朝廷滥发,导致交子贬值,败坏民生,才有了方腊之事,望陛下吸取前车之鉴啊!”

他这话,倒与胡惟庸昨日言论大差不差。

对于这等问题,朱元璋早有准备,说道:“前宋交子的贬值,概因朝廷没有衡量民生物力,没提前备下准备金,只知滥发滥印,此番发行大明宝钞,咱已备下足够多的金银以作准备,且宝钞发行之后,可与铜钱、金银无差兑换,百姓若用宝钞缴税,还可享受九折优惠。”

朱天子也知道这御史的反对是出于公心,因此不予置气,反借他的问题耐心将诸多准备细节一一道出,以稳朝臣之心。

乍看朱元璋这时的态度,再听他细细解释,朝臣们倒还满意。

毕竟,朱元璋难得不红着脸粗成威逼,竟是耐下性子摆事实、讲道理,看起来,他这回发行宝钞,当真是准备充足,并非一时兴起。

先前那御史已退了下来,其他官员也听得连连点头,面有赞许,若是真的可以准备了足够多的金银,而且宝钞与金银无差别的兑换,那这大明宝钞的价值说不定真的能够稳定住呢!

然而就在群臣准备同意之时,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打破了当下和谐局面。

“前宋交子贬值,根在滥发,所以为了防止大明宝钞滥印滥发,咱决定将这宝钞提举司独立于朝堂之外,其只受朝廷监察,却不受朝廷管控!”

朱元璋知道,这最后几句,才是最易激起反对的,因此他先前铺垫半天,又趁着朝臣们面有悦色时,才将之说了出来。

事实也证明,他的担心绝非多余。

这话一出,百官面色大变,从先前的打算同意,到霍然大惊,再到面有愠色,直至众人交头接耳时,已是人人摇头,个个不忿。

不消片刻工夫,户部郎中张钦祖当即站出来反对道:“陛下,自古以来,还从未听闻有哪个衙门能独立于朝廷之外,此例一开,势必败坏纲纪,带来恶劣影响,假以时日,其他衙门也纷纷脱离朝廷管控,那这朝堂百官要之何用?”

户部素来主管财政,若是这宝钞提举司成立,正该由户部掌管,所以他们站出来反对并不奇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