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社在东海大学成了如今的路边境况,真的是客观原因占了大头吗?
徐秋白刚开始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可当他看完这几年的话剧社公开发表出的作品后,有了全新的结论。
该如何用一句话精准评价如今的话剧社水平呢?
“完美还原了主角们的性别,甚至连名字都和原著一模一样。”
就是如此的完美,令人忍俊不禁。
弄出一系列的构式作品还在这里一口一个传承,脸皮确实是厚得没边了。
徐秋白也不跟他争,偷偷发消息让姜娴先回去。
然后直接在一旁坐了下来,先静静地观察一会他们的招新场面。
话剧社的核心成员应该就剩下面前三个了,两男一女。
社长江家鸣大三,副社长段婷,也是大三,最后那个男生名字不清楚,只听见江家鸣一口一个小徐,看来和徐秋白是“一家人”。
状态上看应该是大二的。
而眼前过来申请入团的一批人里,一眼全是大一新生,男多女少。
看上去还都是那种不善交际的,整个活动室呈一个原子化的状态,各自之间没有攀谈,只听见江家鸣在和面前那个人的对话声。
其中徐秋白又注意到,他们之间的交流,有一些高频语句。
比如:
“有表演话剧的经验吗?”“看过。”
“进社团有什么福利吗?”“暂时没有。”
“进了之后可以随时退吗?”“这个……”
……
这就很明显了吧!
都是来当“混子”的。
而东海大学的社团相比其他学校的,花样会更多一点。
例如,可以向学生会申请经费和补助。
放别的学校,只有相当正式,由学校垂直管理的学生组织才能有这项功能。
兴趣类的社团都是纯自主运营。
当然,也不是随便哪个阿猫阿狗社团都能吃上“皇粮”,并且实行起来也很矛盾。
那些大社团基本用不上,因为社里土豪多,习惯于自掏腰包给成员发福利。
一般小社团又评不上,想吃皇粮也是望尘莫及。
徐秋白去论坛上搜罗了一下信息,发现这个话剧社在如此落魄的情况下,竟然还能领到一些补贴。
但金主学生会也不傻,不可能乱花钱,所以只是象征性地给了一点。
这或许就是核心人员只有三个人的原因——再多就不够分了。
江家鸣见眼前这些人,八字还没一撇,就想着混福利混好处,心里也是有点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