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知上杉家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北上的消息,南部晴政在恢复镇定后一面派遣使者前往北出羽的十狐城,劝说浅利则祐站在南部家一方,对正在弹压凑安东家内讧的桧山安东家进行背刺;一面对治下领国进行极限征召,只要是年满十二岁至六十五岁的男子尽数从军入伍。
对于南部晴政所下达的命令,也就只有三户南部家的根本之地西三户郡,以及长期镇守鹿角郡的长牛家、石鸟谷家、毛马内家等同族、谱代家臣出身的领主愿意听从。
像岩手郡、筑波郡两郡之中,先前降服于南部家军门之下的原高水寺斯波家重臣们,对南部晴政的极限征召是极为抵触。
要知道,先前被杀的高水寺斯波家家督斯波经诠、高水寺斯波家少主斯波诠真父子本就拥有属于他们的一批政治势力,拥有铁杆拥护者,有谱代家臣支持他们,有旗下国人领主支持他们,有领民支持他们,有一定的阶级支持他们,还会有舆论会支持他们。可这些方面,南部晴政却并没有都考虑进去。
在讨取了斯波经诠、斯波诠真父子,以及兼并岩手郡、筑波郡绝大部分地区后,他们会不会真心实意的支持南部家?他们凭什么支持南部家?
原高水寺斯波领之中的不少领主与高水寺斯波一族关系深厚且密切,因此他们不一定会支持南部家攻灭他们原先在主家。那么这种情况下,贸然兼并高水寺斯波领,很容易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地方反抗。
其实,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先扶持一个高水寺斯波一族出身的幼主,等到时间久了,高水寺斯波家的重臣、旗下国人领主们在情感上都慢慢接受了,届时再取而代之,这不就妥了么?
但南部晴政没有什么前瞻性,看待事物也不长远,最终选择了急功近利。他并没有选择用时间来消弭高水寺斯波家在陆中诸郡的影响力和精神力,反而是直接贸然出兵将高水寺斯波领兼并,打算以此来短时间增强南部家的实力,好在与上杉家的抗衡之中增加己方的胜算。
当然,在战国之世,南部晴政这样的做法也是符合常理的。毕竟,五畿七道之中的绝大部分大名、国人领主都在积极扩张领地,进取天下,总是守着那么一块地,那也不是办法。
况且,南部家治下领国并不是一块风水宝地,地广人稀不说,环境还非常的恶劣。若不是有着不少金山、铁山、牧场等特产,恐怕南部家很难在北奥诸郡站稳脚跟。
面对新的困境,南部晴政倒是将希望寄托在了上杉家旗下大名之一的浅利则祐身上。
浅利家与南部家皆是出自甲斐的清和源氏,在南北朝时期也一度追随花将军北畠显家与足利尊氏一方进行交战。
但与南部家不同的是,浅利家的立场却并不稳定。
眼见北朝一方逐渐取得优势后,浅利家便叛离了南朝方,并对曾经的友军南部家刀兵相向。
之所以南部晴政会选择在自身形势危急之时,意图调略浅利家,是因为浅利家与桧山安东家之间龌龊不断,尤其是在阿仁银山的归属权上,两家更是频频爆发冲突。
若不是有上杉家多次介入调停,恐怕浅利家依旧会因领地纠纷以及阿仁银山的归属权,与桧山安东家再度刀兵相向。
而且,浅利家内部还分为两派,即浅利则祐庶兄浅利赖治(浅利赖清)为首的亲南部派,以浅利则祐之弟浅利胜赖(浅利义正)为首的亲桧山安东派。
眼下,桧山安东家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弹压凑安东家内讧上,对于阿仁银山周边的守备也减轻了一些。
故而,南部晴政为了打破眼下的困境,便大力拉拢浅利家中亲南部家一方的重臣,以及旗下国人领主们,并让他们尽快迫使浅利家现任家督浅利则祐转变阵营至南部家一方,与南部家旗下的鹿角众一同沿着米代川西进,将桧山安东家的本据桧山城在守备空虚之际一举攻落。
然而,南部家对浅利家重臣、旗下国人领主们的拉拢还是被浅利胜赖所察觉。
浅利胜赖原本就盘算着如何取其兄浅利则祐而代之,现如今他在获知了浅利则祐正对是否倒向南部家一事摇摆不定后,就直接派遣使者前往桧山城,并请求安东爱季尽快发兵进入浅利领。
此时的桧山安东家才发生家督更迭之事,原桧山安东家家督安东舜季病逝,享年四十岁。在安东氏季(安东舜季之叔)、安东季村(桧山安东家庶流)等同族重臣的拥立下,由安东舜季的嫡男安东爱季来继任桧山安东家家督。
就在安东舜季尸骨未寒之际,安东爱季在获知浅利家极有可能倒向南部家一方的消息后,他为了确保桧山安东家的家名存续,可顾不得为其父举行盛大的葬礼了。
毕竟,浅利领与南部领完全接壤,且浅利家历代家督都觊觎着阿仁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