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刘湧 > 和亲(第1页)

和亲(第1页)

满肚子的腹诽,刘挽也不管她们嘀咕,毕竟她在宫中最大的消息来源正是宫人们私下八卦聊天所得。要是她们哪一天不聊天了,刘挽必将成为聋子瞎子,啥也不清楚。

成为这样一个人,不是说不好,但在汉宫内,作为一个聋子瞎子太没有安全感了,刘挽想的何尝不是,她该如何才能了解更多情况,以达到能够在危险的情况下保全他们一大家子的目的!

末了刘挽又觉得自己过于焦虑了,毕竟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卫家正得刘彻宠爱,她可靠的舅舅卫青虽未崭露头角,也快了对吧!

刘挽决定松一松,嗯,陪着她的小姐姐多玩耍玩耍,不该管的事莫管太多。

平阳长公主离去的时候天已经近黑,卫子夫的脸色一如既往,好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接下来宫中的日子,毕竟是在大丧期间,别管是刘彻或者其他人,都得守孝。

因而刘彻虽然常来看卫子夫,却从不留宿。

皇帝若无忠孝,不肯作为天下的典范,谈何令世人臣服?

别以为皇帝就可以肆意妄为,相反,此时的大汉对君臣的要求都是对等的。为君者不堪为君,有违为君之道,臣可以不臣。换而言之,当皇帝的人要是敢乱来,不像一个皇帝,别怪当臣子的反了他。

正因为如此,刘彻才会有危机感,别说大汉是实施分封制的,在他之前,就他爹也曾碰上七国之乱,六位诸侯王一道起兵想要拉他爹汉景帝下马,好再分天下,但凡他爹有半点差池,天下早不是他刘彻的了!

纵然大汉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们的实力大减,也并不意味着刘彻可以放心无忧。山高皇帝远,只要他们有造反的基础,对大汉就是不安定的因素。

扯远了,守孝期的刘彻日常来看看刘挽,逗着刘挽说说话,也会偶尔摸摸卫长公主的头。倒不是刘彻不想抱抱卫长公主,谁让卫长公主见了刘彻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呢。

刘彻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明摆着很是疼爱,否则也不会封她为长公主。

无奈刘彻的气场过于强大,卫长公主性子温柔,胆子略小,每每见着刘彻虽说礼数周到,何尝不是也小心翼翼,不敢像跟卫青时一样开心的笑,开心的闹。

刘彻没少为这事吃醋,好在刘挽总喜欢跟刘彻在一块,也算是弥补了刘彻那颗被卫长公主伤害的心。

陈皇后被关在甘泉宫,刘挽在那之后,直到卫子夫生产,都没有再见过陈皇后。

听闻馆陶大长公主和王娡这位太后大吵了一架,王娡明显气得不轻,听闻王娡再也没有见过馆陶大长公主,馆陶大长公主也再没有进过宫见过王娡。

不过,刘挽偶然听说,馆陶大长公主没有进宫不假,刘彻却亲自去了馆陶大长公主府上见了馆陶大长公主一回。

刘挽听着八卦,难辨真假。不过,她想一切必然都在刘彻的掌握之中。

此后不久,闻匈奴来请和亲,消息传得满宫上下沸沸扬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挽听着宫人们说着不知此番又将是谁被选中。按大汉的规矩,不会送真正的公主前去和亲,而只会从宫中选相貌出众的女子封为公主,远嫁和亲匈奴。

刘挽终于是会走了,话也能冒出几个来,她第一个唤的人必须得是刘彻,一个父字,可把刘彻乐坏了!纵然不是第一回听到孩子唤父,刘挽第一个唤的是他,是他,他怎么能不高兴。

朝堂上的事,刘彻很少回来同卫子夫讲起,偶尔刘挽缠着刘彻,刘彻会跟卫青提起朝堂上的事,刘挽也就能知道不少事。

比如在窦猗房去世后,彗星现,朝堂非议四起,诸侯王们都议论纷纷,明显着有人想要借机生事!刘彻知晓一个个人都不安分。偏在此时,闽越王郢举兵于冶南,进犯南越边邑。南越王上书汉廷告急。

早在三年前,闽越就已经举兵围东瓯,东瓯向汉廷告急。刘彻派中大夫严助征调会稽郡的水师救东瓯。汉兵未至,闽越王郢即自动撤兵。东瓯王因怕闽越军再次骚扰,便主动向汉廷请求,举国四万多人迁移于庐江郡,东瓯地盘划入会稽郡。没想到才过去三年,再次生乱,刘彻自是不能容的,即命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征讨闽越。为这事,刘彻的王叔淮南王刘安上书上书劝谏,说用兵有害无益。刘彻对那位王叔赞许之,毕竟眼下大汉最大的敌人是匈奴。对付闽越之地,吓唬吓唬他们足以,打是打不起来的。

听着刘彻将重心放在匈奴上的意思,想想史书上关于刘彻的记载,那是一位以灭胡为毕生宏愿的人,他这一辈子都想将匈奴灭了,为此不惜举一国之力,纵然因此打得大汉的家底都空了,他须想办法从别人手里抢钱,刘彻也没有停止过。直到最后大汉民不聊生,刘彻才不得不反省,有些事他做错了,真做错了。

此时说那些以后的事太远,匈奴再一次前来请和亲,冲的何止是和亲,更是想从大汉拿到一定的粮食和绸缎等想要的东西。

大汉啊,想当年大汉初建,汉高祖刘邦听闻匈奴进犯,志得意满的觉得自己率领三十万大军,必将击溃匈奴,扬大汉国威。

万万没有想到,刘邦领的三十万大军出去,被匈奴困于白登,差点有去无回。

亏得有陈平出计,才让刘邦得以逃出,自那以后,大汉经惠帝,高后,少帝,再到文帝,景帝,都对匈奴实施和亲以达和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