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朱棣 老师 > 第53章 打破历史周期律徐长卿的大明扩张主义(第1页)

第53章 打破历史周期律徐长卿的大明扩张主义(第1页)

杨士奇的脸气得发青,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声呵斥道:“徐长卿啊徐长卿!你这一番话实在是太过于耸人听闻了吧!如今咱们大明朝正处于繁荣昌盛之际,怎么可能像你所说的那样即将面临这样巨大的危机呢?”

朱高炽连忙挥了挥手,示意杨士奇先冷静下来不要急躁。

然后他将目光投向徐长卿,温和地说道:“长卿啊,你接着往下讲吧。”

一旁的夏原吉也点了点头,表示支持徐长卿继续发言,“长卿,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大家都想听一听。”

徐长卿并没有因为刚才杨士奇的斥责而乱了方寸,只见他依旧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开口说道:“两位大人,你们可知道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农民们每天都是怎样辛勤劳作的吗?然而即便是这样努力耕耘,他们到头来还是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

“一旦遭遇天灾或者人祸,这些可怜的人们便极有可能被逼无奈选择起义反抗。虽然小农经济模式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倘若我们国家一直过度依赖农业经济发展,那么大明朝的前途命运将会变得十分危险呐。”

听到这里,朱高炽不禁皱起眉头追问道:“既然如此,那又该如何才能打破眼前这个僵局呢?”

徐长卿道:“关键在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工商业繁荣。太子殿下,您可曾听说过《东京梦华录》?”

朱高炽轻轻地摇了摇头,而一旁的杨士奇则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开口说道:“嗯,对于此书,我倒是略知一二。《东京梦华录》一书详细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城的繁华盛景,其中提到工匠们的收入颇为丰厚,寻常百姓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滋润。”

“所言极是。”徐长卿紧接着附和道,“想当年北宋之时,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每日竟可赚取百十文铜钱之多,闲暇时还能够邀上三五好友一同饮酒作乐,甚至品尝美味佳肴。”

“其家中每餐也皆是珍馐美馔,如此生活水平,实非当今之大明所能比拟啊!尽管北宋的疆域面积较小,然而由于商贸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百姓自然也都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这时,夏原吉突然插嘴问道:“长卿,依你所见,是否应当大力发展商业以提高民众的收入呢?”

“正是如此。”徐长卿颔首回应道,“咱大明所产的丝绸、茶叶以及瓷器等物皆乃世间罕有的奇珍异宝,于海外诸国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稀罕物件儿。倘若咱们能够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必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

杨士奇闻听此言,不禁冷哼一声,面露不屑之色,反驳道:“哼,不过尔尔。汝岂知开展海外贸易谈何容易?岂是光动动嘴皮子便能成事的!”

徐长卿不为所动,继续说道:“确实不易,但并非不可为。关键在于朝廷的支持与引导。如果我们能有效管理国内的商业活动,同时拓展海外市场,大明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朱高炽微微颔首,示意徐长卿继续陈述。

徐长卿继而说道:“此外,土地问题亦是亟待解决之关键。大明新立之际,土地分配尚为公平,然随时间之推移,勋贵与士绅渐次兼并土地,普通百姓之生存空间愈发狭小。”

朱高炽眉头紧蹙,问道:“尼以为当如何解决此问题?”

徐长卿沉凝片刻,说道:“其一,需加强对土地之监管,以保土地分配之公正。其二,可借税收政策之调节,鼓励土地之流转,增其利用效率。再者,宜大力发展工商业,以提供更多之就业机会,使农民不再唯赖土地为生。”

朱高炽眉头微皱,一边听着徐长卿所言,一边暗自思索其中深意。

而一旁的杨士奇却并未沉默,他毫不示弱地反驳道:“增加商业发展固然有助于国家经济增长,但这岂不给那些狡黠的商人们提供了更多投机取巧的机会吗?若是农民都不再依靠土地为生,那么粮食又将从何处得来呢?你这番话表面上似乎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却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想法。”

杨士奇语气越发严厉,厉声道:“徐长卿啊徐长卿,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信口胡诌,甚至动摇我大明之根基呐!”面对杨士奇的斥责,徐长卿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深吸一口气,让自已保持镇定与冷静。

然后,他以一种平和而坚定的口吻回应道:“杨大人,请您稍安勿躁。正因如今形势万分危急,我们才更急需推行改革措施呀。”

“大明长期以来一直仰仗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虽说这种模式确实相对稳定可靠,然而却难以长久维持下去。倘若不能够迅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求变图新,那么最终等待我们的必将是被更为繁荣昌盛的商品经济大潮所淹没吞噬罢了。”

说到这里,徐长卿稍稍停顿片刻,接着又郑重其事地强调:“欲令大明成功破除历史兴衰交替之宿命怪圈,唯有开启海路贸易一途可行也。”

“此举不但能够为我国带来巨额财富收益,更可借机掠夺他国珍贵矿藏资源及充裕食粮储备等物资,从而弥补自身存在之诸多短板缺陷。如若不然,只是一味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则无异于自毁生路,将大明一步步逼向衰败没落之深渊啊!”

朱高炽沉下脸来,眉头紧锁,说:“大明乃天朝上邦,怎能和蛮夷一样行事?若开海远征,不仅耗费巨大,且易遭他国敌视。”

徐长卿坚定地说:“太子殿下,大明的子民是人,其它国家,不过是大明幸福生活的垫脚石。您是汉家的太子,考虑的应是汉家子民的福祉。更何况,这也是扬威大明之举。”

他目光炯炯,声音铿锵有力:“圣人云,‘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对夷狄的征伐,是为全吾民之仁;欺之以诚,行其所必恶之信;斥其土,夺其资以宽吾民之力,则谓之义。仁、信、义,是王者之道,也是治天下匡人道的根本。”

听到此处,朱高炽心头一震,仿佛石破天惊般,豁然开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