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吧

下书吧>史记哪种好 > 第6章 封禅书(第1页)

第6章 封禅书(第1页)

自古以来,那些受命称帝的皇帝们,哪个不想去封禅泰山啊?虽然也有没等到合适的机会就动手的,但还真没见过见到了吉祥的征兆还不去泰山封禅的。有的皇帝啊,虽然受命了但功绩不够,到了梁父山就觉得自己的德行还不够,德行够了又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啊,封禅这事儿就越来越少了。古人说啊,“三年不举行礼仪,礼仪就废了;三年不奏乐,音乐就坏了。”每个盛世,皇帝们都会去封禅泰山以示答谢,到了衰败时期就停了。这封禅的事儿啊,远的有一千多年,近的也有几百年了,所以那具体的仪式啊、细节啊,早就失传了,我们也只能听听传说,具体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

尚书里说啊,舜那时候啊,他观察天象,用璇玑玉衡来定七政。然后呢,他就去祭祀上帝,祭祀六宗,望祭山川,遍祭群神。他把五方诸侯进贡的玉圭收集起来,选个好日子,召见四方诸侯和州牧,把玉圭还给他们。每年二月啊,舜就东巡狩猎,到泰山。泰山啊,就是岱宗。他在那儿烧柴祭天,望祭山川,然后会见东方诸侯。这东方诸侯啊,其实就是那些小国的国君。舜还规定了四时、月份、日期,统一了音律、度量衡,修订了五种礼仪,规定了诸侯朝见天子时所带的五种玉、三匹帛、两只活禽和一只死禽作为进见的礼物。五月呢,舜就南巡到衡山;八月,西巡到华山;十一月,北巡到恒山。每次巡狩的礼仪啊,都跟泰山一样。中岳呢,就是嵩山。舜每五年就巡狩一次。

大禹继位后,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后来过了十四世,到了帝孔甲,这家伙啊,道德败坏,又喜欢搞神神鬼鬼的,结果把神得罪了,连他养的那两条龙都跑了。又过了三世,商汤讨伐夏桀,想把夏朝的社神迁走,但没成功,于是就建立了自己的社神。再过了八世,到了帝太戊,那时候朝廷里长出一棵桑树和一棵楮树,一夜之间就长得老粗了,太戊吓得够呛。伊陟就安慰他说:“妖邪胜不了德行。”太戊一听,就开始修身养性,结果那两棵树就死了。伊陟还推荐了巫咸,从此巫咸就开始兴起了。又过了十四世,帝武丁找到了傅说当宰相,商朝就复兴了,武丁也被尊称为高宗。有一次,有只野鸡飞到鼎耳上叫,武丁吓得不行。祖己就劝他说:“你得修修德行了。”武丁听了,从此国家就安定下来了。后来又过了五世,帝武乙对神明不敬,结果遭雷劈死了。再过了三世,帝纣就更加荒淫无道了,结果被武王讨伐。所以啊,看这些皇帝们,一开始都挺恭敬的,后来就越来越怠慢了。

哈哈,原来是《周官》这本书里的内容啊!那我就来重新翻译一下,看看能不能加点现代幽默元素进去。

《周官》这本书说啊,每到冬至,人们就得在南郊祭祀天神,迎接长日的到来;到了夏至呢,就得祭地神。祭祀的时候啊,还得用乐舞来助兴,这样神灵们才会觉得倍儿有面子。天子得祭全天下的名山大川,五岳的地位啊,就像朝廷里的三公一样尊贵;四渎呢,就跟诸侯差不多。那诸侯们呢,就负责祭自己地盘内的名山大川。这四渎啊,就是江、河、淮、济这四条大河,可以说是自然界的“四大天王”了。

天子祭祀的地方叫明堂、辟雍,听起来就像高级会所一样;诸侯们祭祀的地方呢,就叫泮宫,可能就是个简易版的祭祀场所吧。

周公辅佐成王的时候啊,他在郊外祭祀后稷来配享天神,又在明堂祭祀文王来配享上帝。从禹那时候开始啊,人们就有了祭祀土地神的传统。后稷是教大家种庄稼的祖师爷,所以就有了祭祀后稷的祠堂。这郊外的祭祀啊,社神的祭祀啊,都是古时候传下来的老规矩了。

不过啊,周朝灭了殷商之后的十四世,世道就越来越差了。礼乐制度都荒废了,诸侯们也都开始放飞自我。结果啊,幽王被犬戎打败,周朝就东迁到了雒邑,就像个落魄的贵族搬到了郊区一样。秦襄公攻打犬戎救了周朝,这才开始被列为诸侯,算是东山再起了吧。

秦襄公成了诸侯之后啊,他住在西垂,自认为自己是少昊神的后代,就建了个西畤来祭祀白帝。他用的祭品呢,是一匹黑色的小马、一头黄色的牛和一只公羊,这组合简直就像个农场动物大杂烩。过了十六年啊,秦文公在东边汧水和渭水之间打猎,他占卜了一下,觉得这儿是个好地方,就决定定居在这儿,开始他的新生活。

后来啊,秦文公做了个梦,梦见一条黄蛇从天上垂到地上,蛇嘴停在鄜衍。他醒来后就去问史敦这是什么意思,史敦说:“老板啊,这可是上帝的征兆啊,你得赶紧祭祀它,不然它可能会生气哦!”于是啊,秦文公就建了个鄜畤,用三牲来祭祀白帝,希望白帝能保佑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这祭祀的过程啊,简直就像一部充满喜剧元素的古装剧,让人忍俊不禁。

这鄜畤还没建的时候呢,雍州旁边就已经有吴阳武畤和雍东的好畤了,可惜啊,都荒废了,没人去祭祀了。有人说:“自古以来啊,雍州这地方地势高,神明都喜欢住这儿,所以就在这儿立了畤来祭祀上帝,各种神的祠庙也都聚集在这儿。黄帝那时候就在这儿搞过祭祀,就连晚周的时候也在这儿祭祀过。”这些话啊,平时听不到,那些达官贵人们也不提这事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了鄜畤之后的第九年啊,文公得到了一块像石头的宝物,就在陈仓北阪城建了个祠来祭祀它。这神啊,有时候一年都不来,有时候呢,一年来好几次。来的时候啊,总是在夜里,光辉闪闪的,就像流星一样,从东南方向飞来,聚集在祠城上,看上去就像只雄鸡,叫声还特别响亮,就像野鸡在夜里打鸣似的。祭祀它的时候啊,得用一头牛当祭品,大家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陈宝。

建了鄜畤之后的七十八年啊,秦德公即位了,他占卜了一下,觉得雍州是个好地方,就说了句“以后咱们的子孙还能在这儿饮马于黄河呢”,然后就定都雍州了。雍州的那些祠庙啊,也就从这时候开始兴旺起来了。祭祀鄜畤的时候啊,得用三百头牛当祭品,还得做个伏祠。另外啊,还得在城门的四个方向杀狗,用来抵御灾祸。

这德公啊,当了两年国君就死了。他死后的第二年呢,秦宣公就在渭南建了个密畤,用来祭祀青帝。

又过了十四年啊,秦缪公立为国君。有一次啊,他病得厉害,整整五天都昏迷不醒。醒过来之后呢,就说他梦见上帝了,上帝还命令他去平定晋国的乱子。这事儿啊,史官还特地记录下来,藏在了官府里。从那以后啊,大家都说秦缪公是上过天的人。

秦缪公继位九年的时候,齐桓公已经称霸了,他在葵丘开了个诸侯大会,还想搞封禅泰山这一套。管仲就说了:“古代封泰山、禅梁父的君王有七十二家,我记得的只有十二家。像无怀氏、虙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干、尧、舜、禹、汤、周成王这些大佬,都是受了天命才去封禅的。”桓公一听就不乐意了,说:“我北伐山戎,西征大夏,南打召陵,九次会合诸侯,天下都是我罩的,咋就不能封禅了?”管仲一看这桓公是劝不动了,就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古时候封禅啊,得用鄗上最好的黍子,北里最好的禾苗,还有江淮之间那种一根秆子上长三个穗的茅草当垫子。还得有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这些珍禽异兽来助阵。可现在呢,凤凰麒麟都没影儿,庄稼也长得稀烂,野草倒是一大片,连猫头鹰都常来光顾,这样的世道还想封禅?拉倒吧!”桓公一听,这才作罢。这一年,秦缪公还帮晋国把夷吾扶上了国君宝座。后来他又三次帮晋国安定内乱,真是个大忙人啊。秦缪公在位三十九年,然后就挂了。

又过了百来年,孔子开始讲述他的六艺之道。他提到啊,那些改朝换代后称王称霸,封禅泰山的,七十多个呢!但具体礼仪细节嘛,就难说了,因为资料不足。有人还问过孔子关于禘祭的事儿,孔子就说:“这个我真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治理天下对我来说就像看手掌一样简单。”诗经里提到啊,纣王在位时,文王虽然受命,但他的政权还没扩展到泰山那边。武王灭了殷商后两年,天下还没安定下来他就去世了。真正让周朝德政得以实施的,是成王。成王那时候搞封禅,就靠谱多了。后来啊,周朝开始衰落,诸侯们都不听中央的话了,季氏这样的陪臣都敢去泰山祭祀。孔子看到这一幕,就忍不住嘲讽了一下。

那时候啊,周灵王身边有个叫苌弘的,他专门搞些神神鬼鬼的事情。因为诸侯们都不来朝拜周王了,周朝势力减弱,苌弘就想通过搞些怪力乱神的东西来吸引诸侯。他弄了个射狸首的仪式,那个狸首啊,就代表那些不来朝拜的诸侯。可惜啊,诸侯们根本不买账,最后晋国人还把苌弘给杀了。从那以后啊,周朝那些搞怪力乱神的人都被说是苌弘一流的了。

又过去了一百多年,秦灵公搞了个大动作,他弄了个吴阳上畤来祭祀黄帝,又搞了个下畤来祭祀炎帝。这俩大神啊,可都是他秦家的老祖宗,得好好拜拜。

又过了四十八年,周朝的太史儋见到了秦献公,就跟他说:“秦国啊,一开始跟周朝是亲戚,后来呢就分了家,不过啊,五百年后两家还得再合起来。合家后的第十七年,就会有个牛逼哄哄的霸王出世。”那时候啊,栎阳还下了场金雨呢,秦献公一看,哎呦,这可是金子的祥瑞啊,于是就在栎阳建了个畦畤来祭祀白帝。

又过了百来年,秦国就把周朝给灭了,周朝的九鼎也就进了秦家的口袋。不过啊,也有人说那九鼎在宋国太丘的社坛消失后,其实是沉到了泗水彭城下面去了。

最后啊,又过了百一十五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这可真是牛逼哄哄的!看来太史儋说的那个霸王,就是指秦始皇没错了。这历史啊,真是比小说还精彩,一波三折,看得人眼花缭乱,又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开始琢磨自己的帝位该怎么定位。有人说:“黄帝那时候得了土德,所以有黄龙地螾出现;夏朝得了木德,于是青龙停在郊外,草木长得那叫一个茂盛;殷商得了金德,银子从山里往外冒;周朝得了火德,出现了赤乌的符瑞。现在秦朝取代了周朝,正是水德当道的时候。想当年秦文公打猎,还捕获过黑龙呢,这就是水德的吉祥之兆啊!”于是呢,秦朝就把河改名为“德水”,把冬十月定为一年之始,崇尚黑色,数字以六为基准,音乐以大吕为主调,办事都遵循水德的法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始皇称帝三年后,东巡各郡县,还在驺峄山祭祀,歌颂秦朝的功业。他召集了齐鲁之地的儒生博士七十人,一起来到泰山脚下。这些儒生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古代封禅都用蒲草裹着的车子,是为了不损伤山上的土石草木;扫净地面来祭祀,席子用菹秸编成,这样容易遵循。”秦始皇一听这些议论各有各的说法,难以实施,于是就把这些儒生给贬了。然后他下令清理车道,从泰山南面一直修到山顶,还在山上立了块石碑,歌颂秦始皇的功德,表明他得到了封禅的资格。下山的时候,他选择了阴面的小路,在梁父山举行了禅礼。这禅礼啊,大体上采用了太祝在雍地祭祀上帝的礼仪,但封禅的具体细节都保密了,后世的人们都无从知晓。

说到这秦始皇上泰山啊,半路上就遇到了暴风雨,只好躲在大树下休息。那些被贬的儒生们呢,因为没被允许参与封禅的礼仪,听说秦始皇遇到风雨,就开始冷嘲热讽了。唉,这秦始皇也是不容易,想搞个大场面,结果还得挨雨淋,还得听那些儒生的风凉话,真是够闹心的!

秦始皇这哥们儿东游海上,到处拜祭名山大川和八大神仙,还特地找那些传说中的仙人羡门之类的。这八大神仙啊,听说从古时候就有了,还有人说是太公时期就开始祭拜的。为啥齐国叫齐国呢?就因为有个天齐啊!可惜啊,这祭祀的起源谁也说不清楚。

这八大神仙啊,第一个叫天主,祭拜的地方在天齐渊水,就在临淄南郊的山下。第二个叫地主,祭的是泰山梁父。天喜欢阴,所以祭天得在高山之下、小山之上,这地方叫“畤”;地喜欢阳,所以祭地得在湖泽中的圆丘上。第三个是兵主,祭的是蚩尤,这哥们儿在东平陆监乡,也就是齐国的西边界。第四个是阴主,祭的是三山。第五个是阳主,祭的地方在之罘。第六个是月主,祭在莱山,都在齐国的北边,靠近渤海。第七个是日主,祭在成山。这成山啊,斗入海中,在齐国的东北角,专门迎接日出。最后一个叫四时主,祭在琅邪,这地方在齐国的东边,大概是一年的开始。每次祭拜啊,都得用一头牛当祭品,巫祝们还会添点别的东西,比如玉币之类的,各有各的搞法。

自从齐威王、宣王那时候起,驺子这帮人就开始写书论述终始五德的运行规律,到了秦始皇这儿,齐国人就把这些书献给他了,秦始皇觉得挺有道理,就采用了。还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这些人,都是燕国人,搞的是方仙道,能化形解体,玩些鬼神的事儿。驺衍这家伙用阴阳五行的理论在诸侯间出了名,但燕齐海上的那些方士学他的技术却学不通,于是呢,那些怪诞、阿谀奉承、苟且迎合的家伙就开始冒出来了,多得数不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