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
一则关于赵都安已被缉拿归案的消息,便已不胫而走,在各大衙门中扩散。
引来无数人关注,而相比于谨言慎行,如履薄冰的各级官员而言,与朝堂关系密切的读书人,学子们,则高谈阔论。
“真的假的?那个赵都安不是正火?怎么突然被下狱?”
“哼,谁让他得罪了周廷尉?若非如此,岂会有今日早朝的弹劾?”
“可他不是圣人宠幸的面首么?圣人以往屡次偏袒,这次怎么……”
“呵,受宠?他与王家小妾的事曝出来,你认为,陛下不会在意?怎么可能?这便是报应。
”
“没错,此贼恶名昭著,飞扬跋扈,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如今终于要灭亡了。
可喜可贺,大虞朝又少一佞臣奸贼!
”
“还是太年轻……一朝得势,便不知天高地厚……”
幸灾乐祸者有之,拍手称快者有之,爹味点评者亦有之……
人们对这个结果,很迅速地接受了,因为非常符合常识。
自古帝王,哪个会容忍妃子背着自己偷男人?
但凡发现,都是毫不留情地毙杀。
徐贞观为女帝,也不会例外。
哪怕据说,那赵都安颇有些手段,可堪一用。
但倘若打上“背叛”二字的标签,再好用的臣子,女帝都不会留情。
周丞这一击,不只在离间双方的“感情”。
更深层的,是让女帝意识到,赵都安欺瞒背叛了她。
“鲁兄,这次那姓赵的彻底完了。
”
大理寺值房内,一名官员感慨。
曾被赵都安抓了又放了,因性格因素,被死死压在“评事”位子上许多年的鲁直却摇头道:
“这件案子不对劲,状告者明显是被人驱使的,廷尉大人办案的流程也不符合规范……”
“嘘!
”
身旁同僚吓了一跳,苦劝道:
“你这张嘴啊。
莫要害人,况且你不向来抨击敌视那赵都安?他倒了岂不是好事?”
鲁直摇头,梗着脖子道:
“一码归一码,赵都安品性恶劣,身为臣子,我虽位卑,但理应铁口直谏,将其绳之于法。
但这件案子……现有证据不足以判定,岂能因敌视他,便用糊涂案处罚他?这般行径,吾不耻……”
同僚们纷纷摇头躲避:
活该你死活升不上去……莫非看不出,这是廷尉大人在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