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可以直接拿着平板放投影了,就是这个阳光下,投影出来的画面太过惨不忍睹,可真正的看客哪会在乎这个,一个个拿着零食,喝着从车载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看的不亦乐乎。
刚刚心满意足的钓鱼佬们再次展现了他们野外生存大师的实力,他们从坝上拿出了石块,大坝的水倾泻而下,刚刚打算出走的鱼兄弟再次被送回老家。
将取出的石块三下五除二地搭好,一个简易灶台就成型了,从远处树林里找出粗细不同的树枝,细的放在下面,粗的放在上面,从烧烤架子那里拿出俩颗炭往树枝里一丢,很快,一个炉子就正式成型了。
这个流程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肌肉中的记忆了,路小雨记得,太奶奶家就是这种自己引火的炉子,炉子上可以坐一口大锅,那大锅颗比现在的铁锅炖用的大锅还要大,能把当时的路小雨给完全装下。
这种炉子的用处特别大,东北的房子每家都有的火墙火炕其实就是全靠这炉子里的烟来升温,热腾腾的烟气从炉子出发,走火炕,绕火墙,最终从烟囱拍出。
后期也有改良版,在炉子旁接一处铁管,然后把全屋的暖气接在铁管上,水被烧热的同时也开始在管内自主流动,不断的加热不断的流动,最后走遍整个屋子的暖气系统。
当然要维持整个屋子的这种温度不能靠燃烧树枝,黑龙江产煤,黑的发亮的煤块那燃烧起来是发热量巨大,至于什么蜂窝煤这种东西,在整个黑龙江都很少用到,全因为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这四大煤矿黑的发亮的煤,眼见炉子中的煤块烧的只剩下微弱的火苗,几块煤下去,把炉子一盖,那火苗腾地就继续燃烧。
那晚上怎么办?晚上啊,要用煤泥,在快要熄灭的火上盖上煤泥,让炉膛中的煤开始阴燃,缓慢地释放热量,开始的热量渐渐将煤泥中的水分蒸发,剩余的干燥的煤泥则继续阴燃,直到早上。
正是这种阴燃的方式使得炉膛内的燃烧不够充分,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但是正常情况下,即便是产生了一氧化碳气体,也会随着火墙排出到烟囱里不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可是一旦发生了突然降温,室外气压遽然变化,那一氧化碳气体就会停留在火墙火炕当中,如果火墙火炕的密封不好,就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煤气中毒和喝酒冻死,算是东北地区冬季频发的意外,不过随着棚户区改造和出租车的增多,这两种意外发生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路小雨三人想去帮忙,但是老人们根本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开什么玩笑,野炊这种玩法,就是我们年轻的时候也不常见,哪能被你们小年轻的给抢了去。
不过收益最多的可能是短视频网站,就刚才,一帮钓鱼佬排着队的拿着那一小桶的鱼虾录短视频了,现在,一群人拿着手机录自己在锅边做饭。
文案都大差不差,就是不知道这么密集地在一个地区发文案差不多的短视频会不会被限流。
哦,都不是什么网红,自己的播放量也没超过500,那就不需要担心了。
你以为人人都想当网红,不,他们真的只是想记录自己的生活然后拿去显摆而已。
你看,多朴素的要求啊。
老一辈的手艺,那是路小雨这辈们望尘莫及的,这么多年来,虽然偶有失手,但是老爸老妈俩人的做饭水平一直都在水准线上,而即便是路爸路妈这种水平,在同辈里也只能算是中游水平,如今这种场合,哪由得他们上场,如今上场的都是在他们这辈里远近闻名的大厨。
大厨序列中,老于家几乎包圆,没别的,那一个个都是开过店上过灶的,虽然现在大多退居二线,可这时候,一线人员也得乖乖地让出灶台,改在二线切菜备料,可这备料一环,还有那些灶台上上不了场的选手在排序,最后闹的连于亦英都只能和路小雨徐旭东三人在场外观战。
对于自己的烹饪水平十分自信的于亦英此时也鼓着脸,但是全都是比自己强的,就很气。
路小雨拍拍于亦英的后背。
『等啥时候咱们也自己出来整它一次,那时候想做啥做啥,想咋整咋整。』
于亦英和徐旭东看着路小雨。
这玩意要不是家族聚会,谁会自己来哟,钱赚够了吗?家里没事了吗?
没有感受到俩人的眼神,路小雨还在这些灶台之间晃悠。
一号灶台的一号选手,此时正在专心致志地在颠勺,炒勺里装的也很传统,鱼香肉丝,比起那俩灶台,这边明显炫技更多,一帮小孩子在一旁看的大呼小叫。
二号灶台的二三号选手倒是没那么多花活,就是简单的把一堆鱼在油里翻了个身,然后加上大酱酱油和啤酒开始炖,等锅里的汤汁滚开,小心翼翼地又放进去四五条,然后才盖上锅盖。
三号灶台的四五号选手就简单许多,大锅煮面。
嗯,三号灶台和一号灶台打配合,煮好的面条过遍冷水配合一号灶台已经做好的青椒肉丝和马上出锅的鱼香肉丝,让那些饿的嗷嗷叫的家伙们赶紧开饭。
这帮小孩崽子们一个个左手拿肉串,右手拿水果,眼睛看着面条,一副岁月过于静好的样子。
双马尾萝莉倒是一直关注着中间的炖锅,没啥,就想知道老头鱼炖好了到底好不好吃。
巧了不是,路小雨也是这么想的。
空气中的青椒肉丝味、鱼香肉丝味、烧烤味、炖鱼味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