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反抗了,而东征太平军的曾国藩也接连失利。决战湘潭
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攸关大局。曾国藩认为:“湘潭与靖
港之贼互为首尾,倘不及早扑灭,不独省城孤立难以图存,
衡、永、郴、桂及两粤匪党,闻风响应,东南大局不堪设
想。”确实,太平军若能取得湘潭之战的胜利,便能攻取长
沙,控制湖南,从而在湖南和两广农民起义军的响应下,迅
速南下,控制两广、闽浙等地,占有半壁江山。太平天国政
权只有在真正实现了划江而治的条件下,才具备发动北伐的
可行基地,夺取全国政权才有可能。对湘军来说,湖南是湘
军的老巢,占有湖南便意味着湘军的兵饷来源有保证;一旦
失去湖南,犹如鱼离开水一样,就会因干涸而消亡。
曾国藩认识到了湘潭战场的重要性,急派悍将塔齐布率
军开赴湘潭,又调水师总统褚汝航协助陆师摆开了与太平天
国生死搏斗的架势。这样在湘潭战场上,湘军的兵力占了优
势,加上太平军主帅林绍璋本人忠厚有余,但“无大本领”,
指挥不当,致使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使太平军完全陷于被
动挨打的局面。
湘潭之战,太平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清廷特别强调
这一胜利的影响:“自粤逆称乱以来,未受大创,湘潭一役,
始经兵勇痛加剿洗,人人有杀贼之志矣。”
湘潭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对曾国藩黑云压境的形势。然
而曾国藩未被胜利冲昏头脑,当另一部湘军在靖港大败后,
遭来咸丰帝一顿数落与指责,嬉笑怒骂,无所不至!并将曾
国藩革去了礼部侍郎之职,“责成其戴罪剿贼”。
在这种艰难的境遇下,曾国藩回到长沙以后,咬牙立志
徐图自强,他认真总结了岳州、靖港二次战役的惨痛教训,
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为湘军日后出外作战积累了经验。
在曾国藩看来,湘军各营在几次战斗中暴露出来的种种
弱点,其真正原因是功罪不分,赏罚不明;其组织原因是良
莠不齐,勇懦不一。同时他还深刻意识到。最初来投奔他的
人,非亲即故,且抱着各种目的而来,因为台面小,所以凡
事多让,久而久之,连原则也丢失了。他认识到,一旦条件
有所改善,局面有所打开,就应破除情面,以正视听。他检
讨导致湘军缺乏纪律的原因,主要是他过去治军强调以道义
相号召,用忠义感召部下。而且,湘军的骨干,与曾国藩都
有密切的关系,不是同乡,就是同学,或者是同僚。他过去